專注于勞動法與心理分析 國內著名勞動法/勞動關系管理實戰專家 著名勞動爭議預防與應對專家
2019-08-17 更新 731次瀏覽
第一章社會保險與住房公積金中的法律實務與風險應對策略
1.養老保險追繳期限
2.完全未購買社保的風險
3.達到退休年齡但不能領取退休金的處理辦法
4.未足額繳納社保但一直在繳納的處理辦法
5.總結
6.完全未購買公積金的風險
7.未足額繳納公積金的風險
8.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繳納住房公積金是否屬于勞動爭議受案范圍
9.員工離職、退休后可否請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向原單位追繳住房公積金
10.員工工作調動,如何辦理公積金賬戶轉移手續
(案例一、二、三、四)
第二章工傷保險待遇中的法律實務與風險應對策略
1.關于工傷的界定
2.不得認定工傷的情形
3.怎樣理解“上下班途中”
4.發生工傷事故,用人單位需承擔哪些費用
5.停工留薪期的確定
6.如何應對工傷員工借故拒絕復工并不斷休假
7.員工能否要求單位支付工傷待遇同時又要求第三方支付人身傷害賠償
8.用人單位能否以商業保險替代工傷賠償
9.未足額繳納社保所產生的工傷保險待遇差額的處理
10.如何簽訂工傷事故的私下和解協議
(案例五、六、七、八)
第三章事實勞動關系、特殊勞動關系與多元用工中的法律實務與風險應對策略
1.何謂勞動關系、勞務關系、事實勞動關系、特殊勞動關系及雙重勞動關系
2.暑假/寒假工、實習生與非全日制用工的區別及其風險規避
3.在校學生與用人單位建立的是勞動關系嗎
4.學徒工、實習生是否可以低于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
5.如何招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員工
6.如何招用企業停薪留職人員、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內退人員、下崗待崗人員以及企業經營性停產的放長假人員
(案例九、十、十一、十二)
第四章經濟性裁員中的法律實務與風險應對策略
1.第四十一條裁員的法定程序及第四十二條之不能裁除的五類人員
2.假裁員/架構重組/經營困難/轉產等行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實操
3.裁員的四種情形,是否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
4.協商中解除職業病、工傷、非工傷醫療期及孕/產/哺乳期四種情形時,如何表達協議金額中全部法定或其參照部分的金額
5.低于法定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法律風險及其規避手段
6.末位淘汰與競爭上崗的法律風險
(案例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第五章調崗調薪中的法律實務與風險應對策略
1.雙方協商調崗調薪的相關法律規定
2.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調崗的法律依據
3.其他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調崗調薪的情形
4.如何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調崗調薪的條件
5.如何做到單方面的調崗調薪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的法律風險
6.用人單位調整勞動者薪資的綜合要點
(案例十七、十八、十九、二十)
第六章勞務派遣新規中的法律實務與風險應對策略
1.勞務派遣與業務外包的本質區別有哪些
2.同工同酬及臨時性、輔助性、替代性崗位的進一步明確
3.用工單位能否與被派遣勞動者約定試用期
4.被派遣勞動者能否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自由辭職
5.被派遣勞動者“第三簽”時,能否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6.被派遣勞動者能否異地參保
7.被派遣勞動者是否適用競業限制和服務期的約定
8.被派遣勞動者違紀違規,給用工單位造成損失,派遣單位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9.用工單位如何處理違紀違規的被派遣勞動者及應對勞動爭議
(案例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第七章集體合同中的法律實務與風險應對策略
1.集體合同的立法脈絡與初衷
2.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的聯系與區別
3.集體勞動合同、工資集體協商的潛在影響
(案例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第八章經濟補償金及經濟賠償金中的法律實務與風險應對策略
1.用人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
2.用人單位需支付經濟賠償的情形
3.勞動者可否同時主張經濟補償和經濟賠償
4.“50%額外經濟補償金”是否繼續適用
5.用人單位或勞動者主動提出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及其操作技巧
6.經濟補償金的基數及年限計算標準,以及與《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的比較
7.2008年前后關于經濟補償之相關法律規定
8.2008年前后關于經濟賠償之相關法律規定
9.關于跨2008年經濟補償金的四個經典案例
(案例二十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
課程標簽:人力資源、勞動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