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華為學管理系列11: 世界500強倒閉的三個誘因 ——常亮老師助手研讀筆記
- 瀏覽量:907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10-22
“向華為學管理”系列原創文章為常亮老師助手楊林研讀筆記
今天在華為大學所著的《熵減》這本書里看到這樣一段話:
“曾經有一個學者研究了世界500強企業里面倒閉的公司,發現它們有三個共同特征:第一,都有一個企業博物館,企業博物館里面放著公司從成立每一代的每一款產品;第二,每一個崗位都有職位說明書,說這個崗位應該對什么負責,要做什么事情;第三,每個員工都有一本流程操作指導書,講解在流程中哪個崗位要進行哪些操作。”
有企業博物館,說明企業的決策層比較“念舊”,但一個每天懷念公司過往成績的團隊,怎么能打贏今天的戰爭?有些事情過去了就是過去了,不同的產業周期需要不同的打法,在過去很厲害的招數放在今天或許反而是阻撓。任總自是看到了這點,當有人向任總建議修建一個華為博物館時,他斷然拒絕了。
職位說明書按理說是大企業的標配,但就是這些“必須”有的文件,以及文件所代表的制度與文化與管理體系,將一個又一個巨無霸企業推倒在了時代的后面。
流程操作指導書和職位說明書一樣,在大型企業里都是標配,是必須有的文件。人們認為,企業里那么多人,不把每項工作內容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員工怎么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員工們的工作成果怎么檢驗?
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些曾經“很有用”的繁文縟節在過去的某個時間節點促進了企業的高速發展,但她一定不是一勞永逸的,當企業里的決策者用刻舟求劍的思維模型去應對今天的市場時,結果早已注定。
經營企業就是一場高風險的博弈之旅,對企業的最高決策者,決策團隊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每天都得在學習狀態,在吸收外界有價值的信息的狀態,在使能量持續流動的狀態,在促成熵減的狀態。
任何覺得自己的智慧“夠用”了,覺得團隊的智慧“夠用”了的企業,都極有可能迎來巨大的風險,未雨綢繆方是良策。
本文為常亮老師助手楊林原創。楊林本人有12年培訓咨詢行業經驗,工作之余研究研究企業,寫點小文章。常亮老師常駐上海,為知名領導力專家。常亮老師品牌課程:《管理變革與精益領導力》、《卓越凝聚高績效團隊的鍛造》、《如何成為卓越管理者》、《從業務骨干到卓越管理者》、《組織溝通文化的變革與卓有成效的管理溝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