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管理中的“九宗罪”
- 瀏覽量:1045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03-24
中國企業管理中的“九宗罪”
文、陳永信
中國企業的管理相當于30年前的日本,相當于100年前的英國。導致中國企業管理落后最要命的弊病有哪些呢?
一、員工缺乏責任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中國企業里面的員工往往認為管理是少數人的事情,而與組織的其他人員無關。而實際上,管理是包括組織、決策、控制、領導、激勵等基本職能和預測、調研、計劃、策劃、咨詢、協調、溝通、指導、執行、制度等主要功能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有機體系和過程,制訂并執行規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另外,管理也不是組織中某幾個人的事,而是組織中全體人員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體,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體,只有兩者相互作用和影響,才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
二、自做聰明的多高明者少
《細節決定成敗》的作者汪中求認為,全世界最難管的就是中國人,因為中國人都很聰明。有四個詞很關鍵,也容易模糊:聰明、精明、高明、英明。聰明就是能正確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現自己的聰明,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精明;善于掩飾自己的聰明叫高明;能夠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國企業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明的人基本上沒有。
三、缺少管理工具和方法
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非常缺少管理工具和方法,我們企業的制度建設、管理規則非常抽象籠統。很多企業員工手冊的第一條是“熱愛××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號和空話。這是一本沒有用的手冊,連最基本的做事原則和方法都沒有。
四、高層缺乏英明的決策
有人形容中國企業的領導三拍搞垮企業:拍腦袋決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中國企業的管理還處于幼稚的管理階段,往往是抓到一條大腿當大象。中國企業管理中最容易犯的一個毛病是,把必要條件當充分條件,比如認為營銷就是做廣告。當中小型企業在銷售過程中碰到困難,有的企業把廣告看成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往往想通過廣告來挽救銷售。廣告對短期產品銷售確實有拉動力,但是企業的發展是長期穩步的,頻繁的廣告是中小企業絕對做不到的。中國企業管理過程中,領導太多的點子思維、拍腦袋決策。但是點子思維、雕蟲小技都不能使戰略得到有效實現。策略是方法的整合,是系統化的工作。很多企業策略很多,但成效甚微,是缺乏大智慧、缺少系統化的結果。
五、缺乏執行力
很多企業都是家族式企業,公司里有很多裙帶關系,外聘職業經理人很難管理,引進優秀人員很難生存。
六、基本功不扎實
中國企業管理的基礎還沒有做好,甚至連經理人自身的崗位職責,要做什么事都說不清楚。企業在制定很多決策時,沒有科學的依據,沒有真實的市場信息,有的是靠一兩個人坐在辦公室里,憑借想像力來做的。這樣的決策,會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問題重重,難以解決。
七、制度流程不完善
管理規則對中國企業最為迫切。規則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程序,一個是制度。程序就是教員工做正確的事,而制度是防止員工做錯事。形象地講,程序是假設員工是傻瓜,制度假設員工是壞蛋。中國企業現在程序的東西太少了。
八、質量管理存在投機心理
很多企業老板目光短淺,不重視質量管理,特別是原材料上漲時就會降低生產成本,往往抱著投機心理。
九、人才素質偏低
民營企業的問題是領導人的素質問題。國有企業過分民主,民營企業過分專制。最開始的民營企業家,是因為在國有企業做不下去,或者是個性問題出去做的。青島最大的木地板企業家,具有天才一樣的市場敏銳感覺。但是本身在管理上有很大缺陷,總的素質不如國有企業家。企業發展經過創業階段之后,都遇到人才發展的瓶頸。
作者簡介:陳永信、資深職業經理人,FTF營銷創始人草根營銷培訓師價值營銷的倡導者,實戰派銷售專家,實戰經驗豐富,
對營銷管理有獨到見解。從基層業務人員做起,曾任知名外資企業、500強企業等多家優秀企業銷售總監、總經理。
注;本文為原創文章轉載需標明出處
用行動感悟智慧讓智慧創造價值陳永信實戰培訓實戰、實用、落地!
標簽:陳永信營銷培訓,傳奇人物陳永信,陳永信企業咨詢,企業疑難雜癥陳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