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更新 516次瀏覽
第一章:中國會議管理之現狀及繆誤
第一節:如果大部分的中國人到最后只剩下會做一個工作的話,那么一定是會“開會”,這是十多年前,一位國外的企業家對中國企業管理者“會議泛濫”的無奈批評。但是,細想之下,中國的會議數量倒是不少,但如果僅僅憑借數量多就可以稱之為“懂開會”卻是有些“言過其實”了。
“會”有“大會”和“會議”以及“議會”之分;
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議”,否則就不是會議了,而是“培訓”或者“通報”或者
“動員大會”了;
會議的本意是“集眾家之長”而后形成統一意見,而不是先形成一個意見而后在“會
議”上取得“統一”!
……
第二節:這些,在座諸公應該是有深刻體會的,這些幾乎成為了會議的“基礎品質”。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會議”的這些品質?
紀律渙散
士氣低落
離題萬里
漠不關心
節奏拖拉
時間冗長
第二章:有效的利用會議
會議是一個集合的載體。通過會議使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匯聚一堂,相互碰撞,從而產生“金點子”。許多高水準的創意就是開會期間不同觀念相互碰撞的產物。
所以我們需要確定的第一問題是“你需要開會嗎?”
你需要開會嗎?
——會議是需要成本的,動不動就開會是一個不好的習慣。
明確我們開會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會議”或者“大會”或者“議會”或者“會會”而已?
根據我們的目的確定會議的類型。
會議的基本類型和目的
非正式會議
——非正式會議名為“非正式”,但是卻能起到“正式”不能發揮之功效。
正式會議
會議的目的應該提前公告
防止會議離題萬里。
第二章:會議準備
會議準備幾乎是會議是否成功的最決定性的因素,我們許多的企業會采用“緊急通知”或者“臨時通知”的形式來召集與會人員,這種做法,往往會使得大多數與會人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對于會議管理是絕對行不通的。會議的效率會因此大打折扣。
會議準備
確定會議的議題
——“議題”是“會議”的靈魂,參加會議的是人,但會議的核心卻絕對不是人,會議的議題
比會議的形式重要。
確定與會人員
——人員確定以“議事”為目的,不是級別越高越好,不是人越多越好,更不是
邀請與會者
準備議程
確定地點
安排座位
——中國是一個論資排輩的民族,我們尊重傳統,但是不要弱化甚至降低發言者在會議中的
重要地位。
準備會議用品
第三章出席會議
會議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熱烈討論和思想碰撞的過程,我們由“會上不講,會后亂講”的不好習慣。這是民族特性所使然,也是會議組織者的問題。會上可以亂講,但是會后就一定只有一個聲音,一個思想才是成功的會議。
會議的安排和流程應該是以與會者能夠積極參與基本前提
——“我今天要講的由十個問題,每個問題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有八個方面,每個方面有
七個小點…….”這種長期霸占會議時間的“會霸”不能在會議上出現,只能在“學習
會”上使用。
外表與講話
傾聽發言
——傾聽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發言,傾聽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對方于我得觀點的異同,這樣說著
才會“暢所欲言”,聽者才會“細心聆聽”。否則就只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
了。
處理問題
做備忘錄
其他與會技巧——提高效率是我們的基本目的
第四章會議規范
第一節會議規范包含3個部分:會議時間安排的規范、固定的會議流程規范以及會議紀律
會議時間安排的規范
——會議的時間是大家的,是與會者全體的,誰都不引該浪費會議時間。
固定的會議流程規范
——固定的會議流程規范主要包括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整個會議的議程;兩
個基本點是指會議的一頭一尾,即會議開始前的準備和會議結束后的跟蹤,這兩個基本點
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但是,它們卻是保證會議成敗的關鍵。
會議紀律
——會議規范是指大家達成共識的會議守則
第二節會議決議
沒有決議的會議只有兩種情況:
a、不是“會議”
b、失敗“會議”
“會而不議”或“議而不決”或“決而不行”或“行而不果”或“果而不驗”或“驗而不糾”或
“糾而不改”都是不對的
第五章主持會議
會議的主持是一個關鍵的崗位,這個崗位能夠為會議的成功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主持會議者應當具備的品質
了解職責
研究出席者
掌握會議節奏
控制會議
維持秩序
結束會議
運用正規程序
解決正式會議上的問題
課程標簽:通用管理、管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