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8 更新 516次瀏覽
第一講:深刻認知自我:
一、“我是我”——我的個性
1、本我、自我與超我
2、個性與性格異同點
3、性格的形成
1)信任對不信任(0~1.5歲)
2)自主對羞怯(1.5~3歲)
3)主動性對內疚(3~6歲)
4)勤奮對自卑(6~12歲)
5)同一性對角色混亂(l2~18歲)
6)親密對孤獨(18~30歲)
7)生育對自我專注(30~60歲)
8)完善對絕望(約60歲以上)
4、性格測試DISC
1)解讀測試結果,明確自己性格的優勢與弱勢
分組討論:如何揚長避短
二、“我是誰”——我的本性
1、自我認知缺陷
2、主觀能動性
3、自尊
4、自我展示
5、態度與行為人際吸引法則
分組討論:了解了人的本性后,對您的管理風格選擇有哪些啟發?
第二講:準確理解企業
一、企業與企業管理的一般概念
1、企業的實質:企業是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以生產或服務滿足社會需要,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依法設立的一種盈利性的經濟組織。
2、企業的形式及其分類
1)按照出資方式
2)按照所有制形式
3)按照規模不同
4)按照行業不同
3、企業的典型形式(公司制企業)的操作
1)公司制企業的定義與特點
2)公司的愿景、使命與核心價值觀(案例:華為、TCL、聯想)
4、管理的實質:
1)一般定義: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
2)德魯克定義:管理是以績效為基礎的專業技能。
3)管理五要素:計劃、組織、領導、協調、控制
5、企業管理的基本職能
1)計劃(Planning)
2)組織(Organizing)
3)人事(Staffing)
4)指揮(Directing)
5)協調(Coordinating)
6)報告(Reporting)
7)預算(Budgeting)
6、企業管理的發展
1)18世紀末~19世紀末的傳統管理階段。
2)20世紀20~40年代的科學管理階段。
3)20世紀50年代以后的現代管理階段。
二、企業戰略規劃ABC
1、企業規劃與預算:
1)企業規劃的定義及重要性
2)企業規劃方法論(思路與流程)
3)企業規劃工具箱(宏觀環境PEST、產業環境五力模型、行業分析SCP、外部因素評價矩陣EFE、競爭分析波士頓矩陣、戰略地圖SM)
2、部門規劃與預算:
1)部門規劃的定義及承接公司規劃的重要性
2)部門規劃方法論(思路與流程)
3)部門規劃工具箱(價值分析、閉環管理、BSC)
4)部門BSC目標分解與預算擬訂
第三講:從心轉變角色
一、定位我的社會角色
1、角色定義
1)角色(本義)——戲劇舞臺上個性化的人物
2)角色(引申義)——
個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占有的地位
個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規定的行為模式
2、社會角色扮演的三個階段
1)角色定位
2)角色認知
3)角色實踐
3、個人角色定位
1)時代角色(做到與時俱進,活在現在)
2)空間角色(認同地域文化,順勢而為)
3)社會群體角色(個體、家庭、公司、社會)
學員分享:您個人的角色定位?
4、工作角色定位
1)作為上級-領導者、管理者、教練、變革者、績效伙伴
2)作為同事-內部客戶合格供應商
3)作為下屬-經營者的化身
4)服務客戶-顧問與朋友
案例討論:從工作角色定位的角度,為案例中的主人翁支招
二、扮演我的管理角色
1、從做事到管人
體驗活動:感受團隊力量遠遠超過個人力量
2、從個人到團隊
心理學案例:團隊智慧遠遠超過個人智商
3、從創新到績效
案例研討:“小改變,大獎勵”(任正非)
4、從科學到藝術
案例研討:適用的,就是最好的
5、從命令到文化
案例研討:聯想企業文化的魅力
第四講:熱衷帶領團隊
一、團隊定義
1、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圍內,為滿足顧客需求,實現企業目標,創造企業利潤,而共同合作的人所組成的工作共同體。
2、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
二、有效團隊特征
1、團隊目的與目標
2、團隊宗旨與定位
3、團隊成員
4、團隊職責權限
5、團隊行動計劃
三、有效的團隊
1、團隊成員為了共同目標,他們貢獻自己的能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彼此分工合作、溝通協調,為達到目標與否共同承擔成敗責任。
2、有效團隊也會帶來愉快的經驗,使成員同時感受到進步與成就。
四、團隊成員角色認知
1、根據團隊成員特質,適合擔當的角色
測試:貝爾賓團隊角色測試
2、根據崗位職責,要求團隊成員必須擔當的角色
五、情境管理:
1、根據團隊成員的績效與意愿:
1)管理高績效、高意愿的員工
2)管理高績效、低意愿的員工
3)管理低績效、高意愿的員工
4)管理低績效、低意愿的員工
案例研討:如何與員工溝通并且落實輔導職責?
2、根據團隊成員個性特點:
1)與不同個性類型員工協同的通用方法:
DISC類型在嘗試一起工作時在需要解決問題時在關系變得緊張時
與D類型人員
與i類型人員
與S類型人員
與C類型人員
2)與不同個性、不同職級員工的管理之道
管理老虎型的上級、同級、下級
管理孔雀型的上級、同級、下級
管理考拉型的上級、同級、下級
管理貓頭鷹型的上級、同級、下級
六、團隊激勵
1、與激勵有關的心理學原理
1)馬斯洛需求理論
2)強化理論
3)期望理論
4)公平理論
2、常用激勵手段研討
1)物資激勵討論:不同層級、不同崗位員工的薪資福利方案)
2)精神鼓勵(11種)
3、常見激勵誤區分析糾正
1)“反激勵”定義
2)常見的六種“反激勵”表現
研討:新生代員工的
課程標簽:團隊建設、團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