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6 更新 697次瀏覽
一、國學文化概述
1、什么是國學文化
2、國學文化的主要精髓是什么
3、國學文化的核心主體及其特點
4、學習國學文化的現實意義
二、學習儒釋道三大國學文化,提升職業素養
(一)、儒家文化與職業素養——內圣外王,凝聚精神。
1、儒家修身五大境界。
小人,士,君子,賢人,圣人
2、培養學習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學也。”
案例:四大組織為什么千年不倒,GE為什么強大,牛根生為什么而累
3、道德治企,培養員工的自覺主動性。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曰:“中庸之為德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案例:孔子遇敧器,阿里巴巴的敬業精神
4、傳承孝悌,培養員工感恩心和歸屬感。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弟子規》:“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案例:舜的孝心感天動地,大喜來員工的感恩心
5、倡導仁義,培養團隊友愛互助的精神。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案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王永慶的仁者風范
6、教導忠恕,使員工忠誠企業,寬容同事。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mò]之邦,行矣。
案例:史玉柱的東山再起
7、習謹守信,減少員工失誤,降低企業風險。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弟子規》:“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案例:劉備韜光養晦,張飛之死,三鹿奶粉的悲劇,理發師馬玉劍的故事
8、遵廉知恥,使員工廉潔自律,知恥能改。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官箴》:“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案例:巨貪和珅,“許三多”,“表叔”
9、修己安人,提升管理者的領導和管理水平。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案例:大禹治水
(二)、道家文化與職業素養——道法自然,緩解壓力。
1、復歸嬰兒,回歸嬰兒般的真樸,化解壓力焦慮。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l知足常足,欲望無限,適時知足常樂,放松身心。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l上善若水,水善利不爭,柔弱卻能勝剛強,人亦可仿。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夫唯不爭,故無尤。”
4、道法自然,天地萬物皆有其道,順道方能自然而心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5、無為而治,通過不妄為,提高管理效率,而無不為。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三)、釋家文化與職業素養——普度眾生,寬廣心靈。
1、緣起性空,放下才能拿起,輕裝更容易前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敬畏因果,種善因得善果,發愿善行以求善報。
“三世輪回是因果”
“怕因不怕果”
“欲知過去因,現在受者是;欲知未來果,現在作者是。”
3、六度精進,唯有勤誠修習,方能得般若,而空放心靈。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
三、國學文化與和諧溝通,增強凝聚,團結共贏。
1、儒家言術——方便易行,即學即用。
孔子: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2、道家行道——修道在身,隨處可用。
老子: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莊子: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3、佛家明心——用心溝通,上乘境界。
佛祖: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慧能:諸法妙理,非關文字。
4、團隊溝通的經典案例
課程標簽:道德經應用 | 國學與團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