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是一門藝術,溝通中如何學會說“不”
- 瀏覽量:513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07-13
生活中,我們想要拒絕的東西有太多,但是很多人卻并不懂得如何拒絕。接受容易,但是想要適時的拒絕卻很難。“不”這個字很簡單,如何恰當地說出來,卻是一門藝術。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學會從一開始就拒絕對方,因為開始的讓步很可能讓你一步一步地走向那個你不想要的結局。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總有這樣的體會:對于朋友、同事或同學不恰當的要求,都不好意思拒絕,有時候甚至寧愿自己吃虧也不拒絕他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心里也不樂意,本來是想拒絕的,只是礙于一時的情面,還是點了點頭。
不可否認,在人際交往中,拒絕是最具挑戰性、最具難度的。首先,要有拒絕的勇氣,才能把“不”說出口;其次,在公眾場合,若是生硬地拒絕他人,難免會讓人覺得不快。同時,拒絕還要考慮對方的情緒,若是用詞不當,則很可能讓對方產生誤會,讓氣氛變得尷尬,關系變得緊張。因此,對很多人來說,請求的話好說出口,拒絕的話卻往往難以啟齒。
然而,雖說一兩次不拒絕,我們還能承受,但是如果一遇到事情,我們就毫無保留地點頭,只會被各種各樣的請求所束縛。我們這樣做只是因為擔心拒絕別人會讓我們不安和內疚,而非不想拒絕,結果只能委屈自己,讓自己疲于奔命。
真正能助人的人,是有能力說“不”的人。說“不”也是一門學問,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能,同時還有利于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
有一個旅游團參觀某軍事基地,參觀完之后,旅行團中的一位游客求助隨團的導游幫自己在不準照相的軍事禁區里拍一張相片。這是軍事基地,怎么可以照相呢?
幸好這位導游的反應十分靈敏,立即對這位游客說:“從感情和友誼上講,我是十分樂意幫助您的。但是我們參觀的畢竟是特殊的地方,這里也有自己的制度,我實在是無能為力啊。”
聽完導游的話,那位游客表示理解,并禮貌地向導游致歉。
面對游客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聰明的導游并非努力地去滿足對方的請求、照單全收,而是先從情理上認同對方,說“我是十分樂意幫助您的”,肯定對方的做法,這無疑對對方有一個很好的安慰作用,之后再道出這是規章制度之內的事情,表示自己也無能為力,話到這里,對方自然也不好再說什么。可以說,導游采用的拒絕法是非常明智的。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把這個“不”運用好呢?
第一,不要立即說“不”。立即拒絕別人會讓他人感覺你是個自私冷漠的人,或是猜測你對他心存成見。
第二,不要輕易說“不”。隨隨便便地拒絕別人,會讓你失去很多贏得友誼和獲得他人幫助的機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第三,不要傲慢地說“不”。如果你以居高臨下、傲慢不遜的態度拒絕他人,很容易傷害那些有求于自己的人的自尊心,甚至為自己樹敵。所以,如果你對某事確實力不從心,就要誠懇地向他人說明情況。
第四,不要無情地說“不”。拒絕他人時,如果語氣過于淡漠、冷酷、話語間毫無轉圜的余地,不免會讓人陷入尷尬,甚至反目成仇。所以在表達拒絕之意時要盡量友善、和氣。
第五,要微笑著說“不”。拒絕他人的時候,如果面帶親切和充滿誠意的笑容,則可以讓別人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和歉意,即使對方被你拒絕,也會心懷感激。
第六,不要在暴怒之下說“不”。如果在這個時候拒絕別人,就很容易話不投機,出口傷人,讓人覺得你沒有同情心。
在日常交際中,只有有人與人的交往,就會用到拒絕的言語。該拒絕的時候就一定要拒絕。當你把拒絕的話自然而然的說出口的時候,自己也可以輕松很多。事實上,只要我們能夠合情合理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方自然會體諒你,而且你也是坦誠待人,越不會影響彼此之間的關系,反倒更容易繼續保持友好的人際關系。
標簽:溝通技能 | 溝通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