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的低級問題,你至少有一條
- 瀏覽量:995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20-09-19
如下內容也許讓你感到輕度不適,請準備好雞蛋和菜葉隨時扔向我。
一年一度的“好講師大賽”又開始了,今天觀看了遼沈賽區總決賽, 整個過程,給我的感受就是喜憂參半。
喜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各行各業的人,加入到培訓師的行業,加入到傳播知識、育人助人的事業中。他們年輕,敢拼,勇于站到殘酷的比賽場上拼殺。
另一方面,大賽主辦方越來越專業,從活動的組織,到環節的設計,尤其是第二階段的培訓功底考察環節,檢驗了選手的專業知識儲備程度,讓比賽的對決更加精彩。
憂呢,大部分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良的習慣。
簡單歸類,這些不良習慣主要分為三個維度:
一、課程設計問題
二、PPT課件美化問題
三、授課技巧問題
以下,將就每個維度,簡單舉幾個例子:
一、課程設計問題
1、開場缺少痛點
主要表現就是上來直接講理論。
你以為你講的都是干貨,實際上學員并沒有進入狀態,甚至并不認同你。
比如:有位講銷售課題的選手,開門見山的就直接講“破冰”。
“破冰”有三個步驟,分別是:……
為什么這樣的開場不好呢?
培訓開場有一個 WIIFM原則:what‘s in it for me。俗稱:跟我有啥關系。
也就是說,開場沒有激發學員的痛點:為什么要學、學了有什么好處、對他的價值是什么……
如何激發痛點?
可以口述,但口述的內容,必須貼近他們的工作或生活,讓他們感同身受。
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視頻分析引出
更優的方法是讓學員自己說出他們的痛點:經歷、困惑、挑戰、難題……
在思路上保持了一致,你再講后面的內容,他們才會更愿意跟著你。
關于開場環節如何設計,參考【課程設計紅寶書】第六章,提供了1個模型,9個方法。
2、結構設計問題
主要表現在“超時”這個現象,2/3的選手都超時了。
不要小看超時幾秒,幾十秒。
往小了看,超時會扣分。
往大了看,每個知識點的超時匯集起來,就會導致課程超時、拖堂或為了追趕進度,加快節奏、刪減內容,最終造成培訓事故。
雖說都是超時的原因不同:有的是廢話太多;有的是時間分配不合理,次要內容講的多,重要的內容時間不夠;......
10分鐘的課程,該如何對每個環節進行拆解設計?例如:開場30秒,結尾30秒,中間核心知識大概只有8分30秒左右。
再除去課程總結回顧環節30秒,知識點只有8分鐘。
8分鐘,如果還要講解N個知識點,就會更加緊湊。
每個知識點如何分配時間?單獨一個知識點,又要如何劃分時間?
不同難度的知識點如何設計教學模式,每個知識點設計什么類型的教學活動?
再向下細分,每個知識點,要說幾句話,每句話多少個字?
是否做到字斟句酌?
是否形成了講課的演講稿?
是否為現場緊張、忘詞、慌亂等意外情況導致的延時留出機動時間?
關于如何設計結構,參考【課程設計紅寶書】第四章,提供了1個原理、1個模型、4個方法。
3、案例陳舊,缺乏創新
講時間管理,使用銀行發錢的例子;
講目標管理,使用山田本一跑馬拉松的例子;
要知道,銀行發錢的例子,至少15年以前我參加培訓的時候,當時的培訓師在用。那就說明,這個案例至少有20年以上了。(更讓我無語的是,這個案例竟有2位選手在使用......)
如果單純只是陳舊也就算了,最頭疼的是使用錯誤的案例。我曾在多個場合,包括【課程設計紅寶書】里詳細的分析過,山田本一那個案例是假的、不存在的、杜撰的。但是,我們的培訓師還在津津樂道的使用著。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互聯網時代我們獲得知識和素材的渠道、方式太多了,為什么不能推陳出新呢?
比如,講性格分析總用《西游記》師徒四人。我不否認它的經典性、代表性,但你剛說上一句,學員在下面已經知道答案了,這樣的案例起不到讓學員動腦思考,產出價值的目的。小說、影視劇的劇情設計上,人物性格特征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只要你足夠用心,每一部電影、電視劇都能找到性格鮮明的人物劇集。
關于學習活動、案例的設計內容,參考【課程設計紅寶書】的第五章,提供了2個模型、4個方法、1套模板。
因為只有10分鐘,看不到整個課程的全貌,所以不對整個課件的設計進行評價。
二、PPT課件美化問題
1、丑
本來整個講解過程非常順利,但格格不入的PPT,會直接降低你的逼格,讓人覺得不專業。
也許你覺得丑一點無所謂,百度前任產品總監也是這么認為的,所以在產品發布會上使用了并不夠專業的PPT,結果就是,發布會結束后,被辭退。
2、圖片比例失調
有一位選手舉的例子非常恰當,明明圖片上是一個大白,你非要把它縮成二瘦子,或者抻成三胖子。
3、色彩搭配不合理
PPT的配色(背景、元素)不是設計完之后就一成不變的,要結合室內的光線,投影的效果進行調整。如果背景屏幕很亮,你的PPT就要盡量使用深色的背景,才能更好的凸顯出上面的元素。
關于PPT美化的內容,參考【課程設計紅寶書】第九章,從PPT美化的四個維度給到你更多建議。
三、授課技巧問題
1、教學形式單一
常見的問題就是自己一個人單口相聲,缺少互動。
或者簡單的自問自答,認為就是在互動。
雖然說只是一個比賽,場下的人也不是學員,但并不代表不需要互動。
因為在評分表里,這一項是有分的!
有些人認為,經驗少,沒專業學過,不會互動。
這是大錯特錯的,也是為什么我把它放在“授課技巧問題”的維度來說。
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
互動少、不互動,其實很大程度上不是“授課技巧”欠缺的問題
而是課程設計->學習活動設計的問題,你設計課程的時候,就沒設計互動
指望現場能有好的效果嗎?
學習活動設計的內容,參考【課程設計紅寶書】第五章,提供了2個模型、4個方法、1套模板。
2、為了互動而互動
能夠看到個別選手的互動,完全是只為了互動
做的活動,與課程內容、知識點沒有太強的關聯
只是因為不互動似乎不好、或者單純因為這個活動效果很好,不用可惜了
3、缺少提前踩場
具體表現在視頻、音頻播放出故障。
播放不了、卡頓、聲音太小、甚至雜音大
這些都會扣分、影響學員的聽課狀態
如果能夠提前一天,或者提早一些到現場演練一下,就可以規避,或者準備備選方案。
4、排練次數不夠
只有10分鐘,講解的內容很有限。
也就是說,你要說的臺詞數量是可以預估的,甚至可以固定下來的。
前面提到了培訓的演講稿,你是否進行過嚴格推敲?是否進行過大量的排練?
為什么還有到臺上語無倫次的情況?
為什么總決賽了還有2/3的人超時?
有位選手說的好,“你刻意練習了嗎?”
關于“踩場”、“排練”等內容,杜大夫《培訓師修煉》版權系列課 -- 《三維一體,打造精彩呈現》中會詳細介紹。
好好的比賽為什么我要吐槽這么多呢?
因為,人都是希望被捧著的,都愛聽好話。
然而,聽著聽著就飄了~
最后,飄的高,摔的狠。
當你走到全國大賽時,你會看到來自各地、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選手,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雖然很大,但競爭更激烈,每個人都很強。如何才能在高手林立的江湖中脫穎而出?靠的不是表揚,而是你必須要本著“匠人精神”去打磨你的課程。否則,你很難站得住,走的遠!
想要進一步提升你的課程質量嗎?歡迎參加杜大夫的公開課,我將與你手把手打造一門精品課。
標簽:培訓師身上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