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的本質是什么?
- 瀏覽量:718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05-29
馮老師先把答案給出來,培訓是對管理工具的解釋。
企業為什么需要培訓?有兩種情況,一是企業內部有正常運行的流程和工具,為了讓新來的人學習使用工具,因此有新人培訓;二是公司沒有相關管理工具,但通過各種渠道獲知外面有先進的工具和方法,需要引入企業,需要告知企業中人員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因此產生了培訓。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這兩種培訓之外的培訓,都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
所有的培訓都是為了讓管理工具融入企業而服務的,市場上太多為了培訓而培訓的情況讓培訓經理苦惱:培訓無法落地。因為你培訓的工具根本就無法融入企業,根本就不被高層接受,員工學習之后根本就不會使用,培訓的內容當然就無法落地,培訓的錢和精力當然就打水漂了。
企業如何才能獲知自己需要的管理工具呢?一般來自幾方面,一是企業內部HR部門,HR具備學習與發展職能,必須了解新的管理理念和工具,并有責任引進企業使用;二是咨詢公司,咨詢公司最終落地都是各種工具,咨詢公司對落地工具都需要進行培訓,應景了這篇文章的答案;三是企業內部經驗萃取,萃取方法之后必定要變成工具在企業未來延續使用,需要通過培訓讓其他人獲知如何使用。
反過來看,所有雞湯式的、喊口號的、無法進入企業管理體系的培訓都是徒勞的、騙錢的把戲,企業單位和公司老板需要擦亮眼睛仔細篩選。篩選的條件是這個工具能否進入我的公司管理體系,而不是這個講師講課很吸引人、講師背景很牛、講師知名度很高,有用的才是最好的。
舉例來說,為了提高服務水平,市場上關于提升服務水平的課程搜出來一大堆,形形色色、林林總總,但培訓完了服務水平就提升了嗎?提升了多少呢?如何量化呢?如果都不行,應該怎么辦?
以馮老師的看法,不在于多在于精,在市場上找出反饋好的、經典的工具,例如關鍵時刻(MOT),把關鍵時刻的理念變成工具,細化到服務的每個步驟要求,也把關鍵時刻的理念融入企業管理,扁平化架構,給員工更多的服務權限,提高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這樣才能真正改善服務水平,而且效果可以持續很久,錢和精力真正花在刀刃上。
同樣的方法也適用于領導力體系和銷售體系搭建,這也是馮老師推崇【銷售羅盤】的根源,因為銷售羅盤是真正融入銷售體系的培訓,不是無病呻吟,不是吹牛,不是心靈雞湯。
最后總結一句,培訓是企業引進管理工具的一個過程,沒有了引進管理工具的這個根,培訓這個過程就沒有意義了。
標簽:銷售技巧 | 大客戶營銷 | 項目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