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鈦業IPO夢斷 利益紛爭死結
- 瀏覽量:1096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5-04-01
1月17日,資本運營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馮鵬程教授就遵義鈦業主動撤回IPO申請一事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馮鵬程教授指出:壟斷產生問題。有競爭才可能有活力、有效率。所有的企業只要是依賴政府的,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效率都是不高的。
采訪原文如下:
遵義鈦業IPO夢斷利益紛爭死結
(來源:《時代周報》2013-1-17 作者:孫勇杰)
遵義鈦業從2008年4月29日過會到最近主動撤回,歷時近5年,創下A股IPO市場“過而不發”耗時最長紀錄。
夢斷背后,遵義鈦業背后的利益紛爭死結,依然無解。
瑞信方正失手
早在2008年初,遵義鈦業有關IPO的申請就遞交到了證監會發審委的案頭。同年4月底,中國證監會發審委批準了該申請。
遵義鈦業過會不久,由于市場低迷,新股發行的步調開始放緩,自2008年9月,IPO完全暫停,直到2009年6月后才重新啟動。然而,遵義鈦業沒能趕上這班車。
方正證券[5.230.00% 資金 研報]的潘益兵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道:“2009年6月份IPO重啟時,它因為補充材料不及時被落了下來。接下來它業績一路下行,每年年報周期時都要補充新的材料,直至這次業績大變臉,恰好管理層專項財務核查,被否。”
“因業績虧損而推遲年報。而年報推遲致使其沒趕上登陸A股,后來業績不好一直拖到現在。”一知情的投行人士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實際上,像遵義鈦業一樣“過而未發”的公司遠不止一家,有業內人士猜測,新股發行改革措施的不斷出臺,或是使得IPO 渠道擁堵異常的因素之一。
潘益兵認為:“遵義鈦業最好的上市時機在2009年,結果錯過了,現在主席都換人了,新規則下自然就成了犧牲品。”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馮鵬程副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一個企業能上市,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當然還有運氣、公關的成分在里面。”
在遵義鈦業折戟的同時,保薦商瑞信方正也不輕松。并且當時還是由方正董事長雷杰親自擔任的保薦人。招股書(預披露)中寫道,承銷費為本次發行實際募集資金總額的2.5%,保薦費為200萬元。遵義鈦業終止IPO審核意味著,瑞信方正將損失巨額的承銷收入。
“對方正自然是損失,到手的承銷傭金沒了不算,還投入了無數精力和經費。”潘益兵在采訪中說道。
成敗海綿鈦
海綿鈦是從鈦礦中提煉出來的,是生產鈦錠的原料,是由鈦礦到鈦材的中間環節。它早期主要應用在航空航天、軍工、化工、醫療等幾個領域。
遵義鈦業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本公司的主要業務為海綿鈦的生產,收入主要來源于海綿鈦產品的銷售。海綿鈦屬于資源性的基礎產業,與國家經濟發展情況有著很強的關聯性,表現出一定的周期性,價格也會發生劇烈波動。”
招股書顯示,2005 年公司海綿鈦平均售價為136.91 元/公斤,2006 為165.11 元/公斤。2007 年,成為轉折點,其年平均售價僅為90.98 元/公斤。海綿鈦市場價格的下跌導致公司2007 年的經營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凈利潤比2006 年下降69%。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遵義鈦業過于依賴海綿鈦是導致其業績下滑的因素之一,“產品過于單一市場抗風險力就弱,競爭力會受到影響。”
此外,產能過剩也被認為是遵義鈦業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
從2005年起,航空業和工業設備的需求旺盛,海綿鈦市場供不應求,由于價格不斷攀升,受利益驅使,到2007年,國內海綿鈦生產企業已是遍地開花。2008 年末,全球經濟放緩,海綿鈦需求量急劇降低。海綿鈦產量供過于求,出現產能過剩。
國企的尷尬
作為一家典型的地方國企,同時又是基礎能源產業,遵義鈦業一方面得到國家政策的更多庇護,另一方面也因為其國企的身份備受拖累,處于尷尬境地。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國家的統一規劃下,先后建設了以遵義鈦業為代表的10余家海綿鈦生產單位。而遵義鈦業便是當時國家三線建設重點廠礦之一,1966年正式建廠。
相關資料顯示,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國家對遵義鈦業實行了“以鈦養鈦”政策,免征所得稅,并由國家撥款、貸款對海綿鈦的生產技術和裝備組織攻關和改造。1994年,給予其減免增值稅和增值稅返還的政策。遵義鈦業因此得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穩步發展。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鈦行業也受到了較大沖擊。為幫助遵義鈦業度過危機,國家有關部門同意一次性向其收儲3000噸鈦錠。
同時,國家還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將鈦產業列為重點扶植對象,尤其對高端鈦產品的扶植力度將逐步加大,鈦產業的發展將迎來難得的機遇。
在這些國家的扶持政策中,遵義鈦業不斷壯大,并最終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海綿鈦全流程冶煉企業。
而在促進遵義鈦業上市的問題上,當地政府可謂是不遺余力。
在《遵義市經貿委2006年工作總結暨2007年工作要點》報告中就說道:“要協助遵義鈦業做好上市融資的相關工作,重點抓好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萬噸海綿鈦項目。”
“地方政府就是企業的婆婆,它喜歡企業上市,有時候甚至會拿錢鼓勵企業上市。”馮鵬程表示,企業上市,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一個是名氣好了,GDP增長了,就業增加了;對企業本身來說,就意味著利潤的增加。所以兩者的根本目的還是一致的。
“同其他國企一樣,尤其是貴州這樣的西部省份,遵義鈦業受益于國家政策和政府是自然的。”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其過度依賴政府的可能性存在。
誠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遵義鈦業深受恩惠的同時,也被體制深深掣肘。投行人士認為,在管理權方面,遵義鈦業與地方政府或存在著不和諧。
對于遵義鈦業而言,政府既扮演出資人角色,行使股東職權,對其進行股東意義上的監督;另一方面,又是公共職責的履行者,政府要對遵義鈦業進行監管,履行公共權力。遵義鈦業的董事會中,有過政府官員背景的不在少數。董事長郭曉光為政協委員,副董事楊川生則是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遵義中心支行副行長,獨立董事鐘佳萍曾任職于貴州省政府辦公廳等。
“因為你是政府的企業,國資委是大股東,政府肯定要派股東的嘛。”馮鵬程肯定道。
這種人員配置下,使公司的治理模式帶上了濃厚的政府色彩,政府意志干預公司決策難以避免,很難克服政府固有的官僚體制的弊端。
安邦咨詢的高級研究員賀軍曾指出,地方政府與國企都屬于不同的利益主體,當企業的壟斷開始損及地方政府的利益時,裂痕就會產生,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就會激化成各種各樣的矛盾。
“壟斷產生問題。有競爭才可能有活力、有效率。所有的企業只要是依賴政府的,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效率都是不高的。”馮鵬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