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挫折容忍力?
- 瀏覽量:644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22-03-07
“患難可以考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顯出非常的氣節。” ——莎士比亞。
挫折容忍力也稱“挫折忍耐力”,指一個人遭受挫折時能承受精神上的打擊而免于心理或行為失常的能力,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對挫折的自我張力或適應能力。
人們在生活中,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挫折。面對挫折,有的人能忍受嚴重的挫折,堅韌不拔,向困難挑戰,迎頭抗爭,愈挫愈勇,表現出百折不撓的精神,大有“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豪邁氣概。
有的人不能夠容忍失敗,想法設法逃避困難,灰心喪氣,稍遇挫折就意志消沉,頹廢沮喪,一蹶不振,遂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愁嘆,導致精神崩潰,陷于絕望,甚至發生自殺身亡的悲劇。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用正確科學的態度面對挫折。人們天天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我們眼前的事實是無數人跌倒在挫折的泥潭里,卻只有極少數人能爬出來,由此獲得成功。
為什么?或許有人會感覺不公平,同樣遭受失敗的打擊,為什么卻得到不同的結果?這一點也不奇怪,我們來看看人們在失敗面前的各種表現吧:
第一種人,遭受了挫折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成為讓挫折一次性擊垮的懦夫,此為無勇亦無智者。
第二種人,遭受挫折的打擊,并不知反省自己、總結教訓,只憑一腔熱血勇往直前。這種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能做出一點成就,也只是曇花一現,此為有勇無智者。
第三種人,遭受挫折,能夠積極地審時度勢,調整身心,不斷完善自己的才能與實力,等待時機成熟,再度出擊、卷土重來。這種人堪稱智勇雙全,這種人也往往是最能適應社會的。因為他們能夠正確認識挫折,有著正確的挫折觀,即不氣餒、不言棄,挫折不可怕,經歷挫折與克服困難是人生常態。
心理衛生學的研究表明,有兩種人的挫折容忍力較強:
一種是受過磨煉、飽經風霜的人,他們在生活道路上遇到過種種挫折,在同逆境的斗爭中提高了自己應付磨難、戰勝困難、擺脫挫折情境的能力。
另一種是有教養、修養好的人,他們從小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而且受過一定的社會訓練,學會了處理挫折的技巧。
相反,挫折容忍力較差的也有兩種人:
一種是在生活中從未受過挫折或很少受過挫折,并在童年時受到過分保護與溺愛,所謂“蜜罐里長大的人”。
另一種是從幼兒時起就缺乏愛護,遭受“情感饑餓”,經常受到挫折情境困擾,感到個人壓力太大、前途渺茫,而變得冷漠、孤獨和自卑的人。
能承受挫折的打擊而保持自身人格完整與心理上的平衡,這是適應力強和心理健康的標志。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告訴我們:保持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是戰勝挫折的明智做法,歷經艱難最終將贏得成功;心灰意冷與悲觀逃避是怯懦的表現,除了失敗以外,就是悔恨與自責。
一個人能否有高度的挫折容忍力,特別是職場人士能否對挫折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是能否保持心理活動正常的重要因素。面對挫折不要害怕,勇敢面對,知難而上,自信與堅強定一定會造就出強者與勝者。
培養挫折忍耐力可以避免遇到挫折時痛苦、沮喪、悲觀、失望而引起粗暴的攻擊行為,增加正面情緒,砥礪我們的意志,使自己變成更加成熟和堅強。
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如何看待它將是主宰人生的關鍵。畏懼退縮、自怨自艾是無濟于是的,只有正視挫折、貌視困難、超越自我、勇于克服,才能最終走向成功。
為什么同在藍天下,人對挫折的容忍力卻大不相同呢?心理衛生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挫折容忍力與下列因素有關:
1.生理條件
研究表明:一般健康者、具樂觀精神者比體弱多病或生理有缺陷者、抑郁質者、軟弱者更能容忍挫折。在同樣的艱苦條件下,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較大的精神折磨。
神經類型屬于弱型、氣質上屬于抑郁質的人(類似《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以及神經類型屬于強而不均衡型、氣質上屬于膽汁質的人(類似于《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挫折容忍力也相對較差。
一個人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有很密切的關系。特別是當面對挫折時,生理的健康顯得尤為重要。
研究表明,當一個人面對挫折時,由于挫折感所帶來的煩躁、 焦慮、 憤怒、 憤恨、 情緒低落等,常會伴隨著相應的植物性神經功能的改變,導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縮或舒張,血壓升高,胃腸蠕動減慢等,這些生理的反映會對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
但如果身體素質很好,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這些不利的影響,反之,則可能出現由于挫折引起身體的不適,由于身體的不適進一步加重挫折感的惡性循環。所以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強健的體魄有利于培養抗挫能力。
2.經驗和經歷
抗挫折能力與個人過去的實踐經驗有關。生活中歷盡艱辛、飽經風霜的人,比一帆風順、養尊處優的人更能經受挫折。如果一個人從小嬌慣成性,像溫室里的花朵不經風雨、不見世面、處處順利,其挫折容忍力就成問題。
一個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的人,在面對挫折時,對挫折本身的認識程度比較高,陽光也比較長遠,能夠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他的抗挫折容忍力也比較高。尤其是曾經經歷過的某種困難挫折,再次重復面對時,容忍力會大大增強。
反之,缺少人生歷練、沒有經歷過坎坷的人,突然面對挫折,會感覺很茫然無助,不能看清挫折的本質,會給挫折情境過高的心理評價,將失敗看的過于嚴重,從而遭受重大打擊,陷入悲觀、絕望的挫折情境中不能自拔。
有的心理學家指出,兒童期如果挫折太多,可能形成自卑、怯懦等不健康的心理特征。但是,挫折太少,則會使他們不知道如何對待和處理挫折,降低其挫折容忍力。因此,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進行適度的抗挫折教育還是必要的。
3.個人奮斗目標的明確程度度
實踐證明:一個人奮斗目標的明確程度和其對挫折容忍力成正相關關系。 如果一個人有明確的目標作指引,那么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他就能勇敢地直面坎坷和失敗,,屢敗屢戰,百折不撓,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去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反之,缺少了明確目標的指引和激勵,就會喪失前進的動力、方向和勇氣,不能逾越障礙和挫折。
4.個人成長環境和人際關系狀況
一般而言,生長在健康的成長環境中的人,會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正確認識和正確評價人生、社會、世界,會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在面對挫折時能以樂觀主義態度去面對,將挫折的心理評價降低,相應的他的抗挫折心理容忍力就很高。
5.個人對挫折的主觀判斷
人們對挫折情境可以有不同的判斷。對同樣的情境,這個人可能認為是嚴重的挫折,而另外一個人則可能認為是無所謂的事情。
曾有一個人上街被車軋斷了腿,他并不感到痛苦。朋友問他何以那么樂觀,他說,我多么走運,汽車沒有從我的脖子上軋過去。這就是對挫折情境的主觀判斷問題,角度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結論。
不同人對挫折的知覺判斷取決于他對世界的認識及態度,即取決于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及成長環境。每個人對挫折的知覺判斷不同,客觀的挫折的知覺判斷越低,容忍力越高。
樹立積極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人,對事物的認識較為充分和深刻,對挫折的知覺判斷較低;在溫暖有安全感的的環境中長大的人,所面對的世界是令人滿意的、較易控制和預測的,也不會將挫折看的非常嚴重,所以其容忍力也較高。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大學畢業生報考某大公司,因榜上無名想輕生,幸好被人及時發現而救起。正在該生神志昏迷之際,忽然傳來他已被錄取的喜訊。原來此生成績名列前茅,只因統計有誤,才使信息誤傳。就在他準備把喜訊告知親朋好友之時,又有消息到來說,他被公司解聘了。公司經理說:“此人連如此小的挫折都經受不起,又怎么可能建功立業呢?”
心理學上,把人在遭遇挫折情境時,能擺脫其困擾而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能力,即個體經受挫折和打擊的能力稱為挫折容忍力。故事中的年輕人聽到自己榜上無名就采取自殺行為,顯然屬于心理與行為的失常,是挫折容忍力極端低下的表現。
這位公司經理的做法似乎不近人情,但他重視人的心理素質,其選才標準值得欣賞。傳統的人才觀念只講究品德和才干,忽略人的心理素質;而從現代的人才觀念看,能否在困難與挫折面前不灰心、不氣餒,并積極地與困難作斗爭,往往是一個人成材的重要前提。
青少年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挫折情境很難完全避免,但是,怎樣對待挫折情境以及對挫折的耐受力如何,人與人之間都不盡相同。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正視挫折,沉著冷靜地應付挫折。
鍛煉挫折容忍力,當然離不開同挫折打交道;就如你要不怕風浪就必須在風浪中摔打,你要得到虎仔就必須深入虎穴一樣。只有不斷地經受挫折,不怕挫折,用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去戰勝挫折,才能產生與挫折抗爭的膽魄,從而提高自己的挫折容忍力。
大浪淘沙,優勝劣汰。成功總是屬于那些備嘗艱辛、異常頑強的人,屬于那些在挫折中愈挫愈勇、不被打垮的人。
您的企業遇到以下問題了嗎?
1、銷售人員流失,銷售業績不高怎么辦?
2、員工職業倦怠,執行力低下怎么辦?
3、人際關系緊張,工作壓力過大怎么辦?
4、hr管理者怎樣才能選對人做對事?
5、員工消極,如何提高工作積極性?...
應對策略:通過EAP心理健康普及講座及各種主題關愛月活動,如壓力情緒管理、9500后新生代員工管理、職業EQ與團隊建設、高效溝通藝術、催眠式銷售秘笈、團隊凝聚力提升、管理者心靈教練、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生活平衡、親子婚戀講座等心理學課程和戶外拓展活動可以提高情緒生產力,提升心理資本,提高團隊績效!
標簽:抗挫折能力,挫折應對,逆商,逆商AQ,逆商培養,逆商提升,逆商課程,逆商AQ培訓,如何提高逆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