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 更新 676次瀏覽
一、機械傷害基本知識
1.機械傷害基本知識
2.機械傷害事故有什么特點
3.機械傷害基本類型
4.形成機械傷害的事故主要原因有哪些
1)檢修、檢查機械忽視安全措施。
2)缺乏安全裝置。
3)電源開關布局不合理。
4)自制或任意改造機械設備,不符合安全要求。
5)在機械運行中進行清理、卡料、上皮帶蠟等作業。
6)任意進入機械運行危險作業區(采樣、干活、借道、揀物等)。
7)不具操作機械素質的人員上崗或其他人員亂動機械。
生產基礎知識
常見傷害:
a機器纏繞,如機床的齒輪,絲杠、卡盤等旋轉部件將操作者的衣服、手臂或頭發卷入;工件碰傷或飛出傷人;
b切屑造成燙傷、劃傷、割刺;
c砂輪碎裂崩傷等
主要原因:
a操作者違章作業或未按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
b金屬切屑機床本身有缺陷,如沒有安全保險裝置或安全防護裝置、零部件損失或失靈;
c工件裝卡不牢,模具破裂,工件、工具飛出傷人。飛濺的切屑傷人;
d工作場地照明不良,溫、濕度不合適,地面有油、水、乳化液等。
防范措施:
a按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品;
b設備的布局要合理,便于操作、清理、維修和檢查;
c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時搞好設備的三級保養;
d各類機械設備的刀具要按規定選用,保證完好,裝夾要牢固可
靠,防止刀具飛出傷人;
e各類切屑應用鉤子等專用工具清除,纏到或粘在工件上的切屑應
在停車后清除,防止切屑傷人;
f裝夾完工件后,應將各種工具、量具放在規定的工具箱內,不要隨手放在工作臺或主軸變速箱上,防止掉落或卡在設備中,造成事故;
g暫時不用的機床其他部位,應停留在適當位置并鎖緊,各手柄應
在空檔位置,避免誤啟動或與工件相撞;
h工作完成后,要切斷動力電源,將設備擦拭干凈,工件擺放整齊,場地清掃干凈,潤滑各部位及導軌后,關上工作燈,才能離
開工作場地。
2)沖壓作業機械
常見傷害:
a手指被切斷;
b工件被擠飛傷人;
c齒輪、傳動機構或卷輥將操作人員絞傷;
d鋼板卷、鋼筒起重、安裝、拆卸時造成砸傷、擠傷;
e沖模或工具崩碎傷人。
主要原因:
a私自拆除安全裝置或安全裝置失效,導致事故發生;
b停機檢修時,未采取保護措施,機器突然啟動發生事故;
c多人操作,動作不協調,發生誤操作;
d違反操作規程,在壓力機正要運行時,用手進入模內進行調整作業;
e身體不適、疲憊、體力不支發生誤操作;
防范措施:
a按要求穿戴好防護用品;
b設備的布局要合理,便于操作、清理、維修和檢查;
c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及時搞好設備的保養;
d實現機械化與自動化,努力實現從送料到卸料整個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是防止人身傷害事故、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減輕勞動強度的有效措施;
e禁止在沒有安全防護裝置設備下連續作業;
3)起重運輸機械
常見傷害:
a擠傷;
b吊運物體砸傷;
c吊運物體壓傷;
d鋼絲繩打傷;
e起重機傾翻或折臂傷害。
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a起重運輸作業人員須經有資格的培訓單位培訓并考試合格,取得
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才能上崗;
b起重運輸機械必須設有安全裝置;
c嚴格檢驗和修理起重運輸機件,報廢的應立即更換;
d建立健全維護保養、定期檢驗、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e起重機運行時,禁止任何人上下,也不能在運行中檢修;
f起重機懸臂能夠伸到的區域不得站人;
g吊運物品時,不得從有人的區域上空經過,吊物上不準站人,不
能對吊掛物進行加工;
h起吊的東西不能在空中長時間停留,特殊情況下應采取安全保護措施;
i開車前必須先打鈴或報警,操作中接近人時,也應給予持續打鈴或報警;
j按指揮信號操作,對緊急停車信號,不論任何人發出,都應立即執行;
k確認起重機上無人時,才能閉合主電源進行操作;
l工作中突然斷電時,應將所有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重新工作前,應檢查起重機是否工作正常;
m在軌道上作業的起重機,當工作結束后,應將起重機錨定住,當風力大于6級時,一般應停止工作,并將起重機錨定住;機械性傷害救護
由于撞擊、摔打、墜落、擠壓、摩擦、穿刺、拖曳等造成的人體閉合性或開放性創傷和骨折、出血及休克、失明等,現場救護的基本方法有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四個方面。安全色與安全標志安全色與安全標志
課程標簽:生產管理、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