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防,“去產能”背后的黑洞
- 瀏覽量:391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05-23
中美第八輪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媒體描述的達成100多項豐碩成果的背后,是明刀暗箭,爭鋒凸顯,不僅南海對抗升級,而且美國單方面解除了與中國的高鐵建設合約,對話結束后,離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累計下跌345個基點,跌破6.60整數關口,創下2月4日以來的逾四個月最低水平。與此同時,美國既起訴中興、華為后,又有本土著名無賴公司將騰訊告上法庭,正式起訴微信,罪名是:微信的語音群聊、視頻群聊功能侵犯了美國的專利。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對中國品牌的阻擊可謂機關算盡,毫不留情。
而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卻以四項主要“成果”公諸于國人,到底是誰的“成果”,實在讓人費思量:交換雙邊投資協定(BIT)負面清單;人民幣業務將在北美開展,中方將給美方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RQFII);避免人民幣競爭性貶值;中方將減掉1.1億-1.5億鋼鐵產能,并承諾不新增產能。
一邊是無所顧忌地抵制中國創造遏制中國制造,一邊要中國交出大力削減數量的負面清單;一邊是貨幣放水引發全球跟著大水漫灌,一邊緊盯著中國不許擰動水龍頭;一邊在南海興風作浪香格里拉會上拉幫結派群毆中國,一邊指導中國擴內需、去產能,以免“給全球市場造成扭曲和破壞”。
歷次戰略與經濟對話放在首位的匯率問題美國現在釋懷了,表示“中國市場化推進”得還不錯,緊接著“去產能”成了此次對話的首要內容。對此,中國財長樓繼偉罕見地對美方的批評表現出憤怒。其實,憤怒的不僅是樓財長,也包括慕雨(公眾號:慕雨財經)之類的各界同仁——中國的產能過剩是2008年金融危機中,為照應美國需求救美國救世界而形成的今日負效應,現在美國和世界被救了,中國卻被整殘了腿,按照常情常理,此時的美國和世界應該義無反顧地來救中國,現在不僅不救,反而強制中國鋸腿求生,真是豈有此理!
“產能過剩”是實實在在的中國問題,但是美方卻以沖擊了歐美市場造成歐美企業倒閉為由要求中國去產能,這里面又夾帶了什么私貨暗藏了什么機關?因聽慣了夜半雞叫,中國人不得不草木驚心。因而不防提幾點詰問:
一、鋼鐵、鋁及其他重工業產品是制造業的基礎材料,雖然由于中國房地產業的低谷導致目前階段的產能過剩,但是產能過剩是階段性問題不是永久性問題,去產能如武斷進行,是否能夠保證中國制造轉型升級順利推進可能擴大的基礎材料供應?
二、美國強調中國的鋼產量遠遠超出了本國的需求,言外之意是中國的鋼鐵產業沒有權利向世界擴張,這在跨國公司孜孜以求的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全球秩序一統的當下,豈不是逆潮流而動?今天中國的鋼鐵產量雖然沖擊了幾家歐美鋼廠,但中國改革開放的幾十年,被跨國企業沖擊、收購和被迫退出中國市場的中國企業又何止千百家?看看今天在中國境內的企業哪類活的最好吧,除了產業利潤,外資企業到現在依舊享有利差匯差的超國民待遇!
在慕雨(公眾號:慕雨財經)看來,美國之所以要中國去產能恐怕有更大的戰略做策應,那就是——阻止中國一帶一路的順利推進和中國制造2025的前景。將制造業賴以發展的基礎材料的產能優勢遏制在中國境內,完全可以改變一帶一路的戰略屬性,同時阻止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的優勢,一帶一路要開拓的就是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的世界經濟疆域,拆解了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國材料優勢,一帶一路的戰略推進就成了世界跨國企業爭搶的盛宴,將會與中國經濟的戰略轉型漸行漸遠,要知道,在中國西部邊境以外,到歐洲的廣闊西亞地帶,有超過七億人口的落后地區,那些地區足以吸納中國市場的所有“過剩”產能。而在一帶一路的宏圖偉業拓展在即之時,有人屢屢呼吁要將中國10億噸鋼鐵產能去掉4億噸,這有什么深意?這是在引誘中國進入投資——破壞——引資——建設——然后拱手送人的惡性生態圈。中國雖然反復強調一帶一路是參與成員國的共同大業,但如果缺席了中國制造和中國材料,那到底是誰的一帶一路?
另外,有個問題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要去產能?產能即便過剩也不是毒品放著會害人。產能過剩既然已經形成,首要的任務是因勢利導變廢為寶,如果采用行政指令強行關停并轉究竟會帶來哪些方面的負效應?用行政指令代替市場去起作用這在美國恐怕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在本國做不到的事情卻要中國做到,中國有什么義務給美國打這種保票?美國實在應該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產能過剩問題,其過剩到極點的金融產能,肆意戕害世界實業,是今日全球政治、經濟、軍事現狀的禍亂之根、動蕩之源,為什么不抓緊去下產能?
去產能,意味著大量企業要清算破產,同時會以破產清算價格接受買家清盤。誰來購買中國的重工業資產?負面清單已經十分清楚地表達了這一戰略意圖:除了所列清單保護項目外,外國資本享有與本國同等的產業進入和投資并購權利。與中國本土的產業資本比,外資顯然擁有更多的優勢和便利。因為中國的民營企業現在大多為資金困擾,中國的國有企業則自身難保,遭受著內部“合法合理“性的質疑同時,資產不斷地在向“僵尸”靠近。
這是一盤多么美妙的棋路:在中國經濟戰略突圍沒有完全開啟之前,讓中國去產能美國企業進入扎根;在中國經濟戰略突圍全面開啟之后,讓中國做帶頭大哥西方資本開疆辟土。
讓人關注的是,在完成能源革命后,美國正在迅速再工業化。在全球16億噸鋼產量中,中國占了一多半,而美國2億噸的鋼產能中進口鋼鐵超過了其產量的一半以上。中國的良心學者在提醒,美國人在思考硅和鋼的關系,中國人,為什么就不能思考下鋼與硅的關系呢?鋼而后硅,中國可以將制造業迅速完成信息化,中國可以建設至少十個硅谷。
是時候該對“去產能”說“不”了,否則,就不會再有時間了!
標簽:宏觀經濟投資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