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更新 594次瀏覽
課程大綱
第一章知己知彼-認識金稅三期到底是多么厲害的征管工具
1.金稅三期到底是什么東東?為何讓企業膽顫心驚
2.金稅三期一個網絡和四個子系統分別是什么
3.金稅三期的主要功能
4.一張圖總結了金稅三期的九大要點
5.金稅三期到底有多厲害
6.金稅三期是如何發現企業問題的
【案例】
第二章現在國地稅融合下最新稅務稽查形勢分析
1.2017年國稅總局稽查方向及項目解析
2.2017年國地稅聯合稽查的模式及縱深演變
3.“營改增”后稅務案件檢查推送手段與重點涉稅內容概覽
4.“金稅三期”的使用對企業財務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第三章稅務稽查選案重點稅收指標及哪些企業容易被列為稅收稽查重點
(一)企業總體經營活動不合常理
1.長期虧損或者微利但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企業
2.營業額大且微利經營,銷售對象或訂單來源單一企業
3.稅收優惠期間利潤高,優惠期滿后利潤率下降較大的企業
4.企業盈利能力強但個人所得稅申報金額較低
5.稅務機關反避稅調查的啟動和應對
案例:希捷公司在華轉讓定價補稅和撤資案例分析
(二)具體業務違反常規
1.有邊角料、廢品等出售但無其他業務利潤的企業
2.長期不作盤盈、盤虧處理的企業
3.有直接長期股權投資或其他關聯關系但不進行關聯申報的企業
4.資本公積項目、往來項目余額、存貨項目余額巨大的企業
5.擁有或使用較多的不動產但未申報房產稅及土地使用稅
6.擁有不動產(尤其是土地)的企業進行股權轉讓
(三)財務指標數據異常
1.稅負率邏輯和變動不正常的企業
2.一般常規性企業無形資產金額比例較大并呈成長態勢
3.房地產開發企業利潤表申報的利潤率長期與預繳所得稅采用的預計利潤率趨同的
4.未分配利潤項目的余額大幅度下降
5.財務報表及納稅申報表項目關系存在錯誤的
6.營業外收入、財務費用、投資收益項目金額變化較大
(四)其他列入隨機抽查對象的異常
1.稅收風險等級為高風險的
2.兩個年度內兩次以上被檢舉且經檢查均有稅收違法行為的
3.受托協查事項中存在稅收違法行為的
4.長期納稅申報異常的
5.納稅信用級別為D級的
6.被相關部門列為違法失信聯合懲戒的
7.存在其他異常情況的
第四章匯算清繳期間重點會計科目風險評估與賬務調整
1.其它應收款科目的風險評估及調賬
2.未取得發票的預付賬款的風險評估及調賬
3.其它應付款科目的風險評估及調賬
4.預收賬款的風險評估及調賬
5.長期未支付的應付款風險評估及調賬
6.未分配利潤、資本公積的風險點及處理方法
7.職工薪酬類科目的風險點評估及調賬方法
8.預提費用性質的各項可以在稅前扣除的費用檢查及調賬
第五章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內控檢查及方法
(一)企業收入方面的涉稅數據自查與博弈
1.確實無法支付的款項,未計入收入總額
2.違約金收入未計入收入總額
3.不符合不征稅收入的補貼收入長期掛往來款
案例:某企業取得補貼適用優惠與稅務的爭議
4.用于交際應酬的禮品贈送未按規定視同銷售確認收入
5.外購水電氣用于職工福利未按規定視同銷售確認收入
6.租金收入未按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確認收入
【案例】
(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檢查涉及的會計科目及方法
1.應視同工資薪金的各種勞動報酬支出,未作納稅調整
2.補充養老保險、年金等未作納稅調整
3.支付與取得收入無關或應由個人承擔的支出,未作納稅調增
4.列支以前年度費用,未作納稅調整
5.職工福利費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未作納稅調整
6.工會經費稅前扣除憑據不合規,未作納稅調整
7.業務招待費用支出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未作納稅調整
8.為職工支付商業保險費稅前扣除,未作納稅調整
9.贊助性支出,未作納稅調整
10.稅收滯納金和行政罰款支出,未作納稅調整
11.建造、購置固定資產發生的應予資本化的利息支出
12.應予資本化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一次性列支,未作納稅調整
13.不符合規定的勞動保護支出,未作納稅調整
(三)資產類項目檢查涉及的會計科目及方法
1.資產處置所得,未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2.資產損失未按規定備案直接在稅前申報扣除,未作納稅調整
3.無形資產攤銷年限不符合稅法規定,未作納稅調整的現象
4.固定資產未按照規定處理,未作納稅調整的資產
5.損耗額超過合理損耗部分未調增應納稅所得額的項目
第六章被稽查時的自我保護及應對措施
1.納稅人維權工具的運用分析
2.檢查期間與檢查人員的政策溝通要點
3.審理期間合理運用陳述申辯權要點
4.聽證、行政復議和訴訟選擇運用
第七章金稅三期下,合同及發票的事前籌劃(詳見課件)
第八章金稅三期對財務的十大影響
1.企業所得稅工資薪金支出、年金繳費基數、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住房公積金繳費基數是否與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匹配
2.企業的經營范圍與開發票的內容進行對比,從中是否能發現“變名虛開”的現象
3.同一家公司的同一納稅人一年內多次適用年終獎一次性獎金的計稅政策
4.供應商單位的發票地址與發票上的貨物實際來源地比對不一致
5.對公司的法人、財務負責人、辦稅人員的證件號碼之間分析,看看各位負責人的叉任職等情況進行分析展示與比對
6.開具發票的時候銷項、進項的品名是否嚴重對不上
7.防偽稅控中的開票銷售額與納稅系統申報的銷售額是否比對一致
8.同行公司的銷售收入與耗用的電費比對異常現象
9.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利潤總額與公司財務報表上的利潤總額是否比對一致
10.股權轉讓是否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的規定履行相關報告義務,股權受讓方是否按規定履行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20%義務等
第九章金稅三期稅務風險的常用防范措施(詳見課件)
第十章涉稅的法律責任
課程標簽:非財/稅務籌劃/財務管控/資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