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木桶理論”,挖掘你的優(yōu)點
- 瀏覽量:398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8-11-28
企業(yè)實戰(zhàn)管理專家
企業(yè)管理的困擾
職場人,最郁悶的事情,莫過于“缺乏認可”。 上級好像總在挑毛病,就像穿了一只怎么也不合腳的鞋,磨得生疼。 一份小小的認可,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變成了奢侈品。 原因在于,我們把一個原理學習的太深,以至于找不到工作的快樂。 這個原理就是“木桶理論”。
水桶原理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講的是由多塊木板構成的水桶,決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關鍵因素不是最長的木板,而是其最短的木板,因為水淹過最短的木板就會溢出。延伸到管理上,任何一個組織,可能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即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中,劣勢部分往往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因此要盡早彌補短板。
很形象的描述,也很有道理,可是卻給企業(yè)管理帶來了困擾。 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在工作中,我們已經并且正在花費極大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來提升那些所謂的短板,總在應用各種看似先進的理論和工具來填補差距,不斷追求現(xiàn)實績效水平與完美水平之間的差距。
在“木桶原理”的指導下,很多管理者早已習慣把管理模式和工作重點傾斜在“找短板、補差距”之上,并且在整個組織中形成了這種“補短板”的普遍思維方式。 員工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嗎 曾幾何時,老胡也陷入了這樣的思維方式中,并且將自己的狀態(tài)和管理工作搞得一團糟。 剛接手管理一家企業(yè)時,很多問題對當時的老胡來講,叫做不可思議,例如:分公司總經理不懂得考核業(yè)務收入產品結構的意義!
部門經理的報告中總是有各種錯別字!技術服務沒有實施規(guī)則作為指導!會議紀要各種模版,花樣百出!銷售管理者簡單粗暴,認為搞定關系就是一切!董事會覺得培訓員工就是浪費錢!… … 于是,老胡陷入了各種問題的針鋒相對之中,就像一個滅火隊員,而且這邊壓下去了,那邊又出來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 這種狀態(tài)下,難免心生埋怨,這個團隊怎么這么差,這么基礎的東西都不了解,這些人都應該被干掉! 有一天,在會議上大發(fā)雷霆后,疲倦地回到辦公室,被那些“無能”的下屬氣的心臟還在劇烈地跳動。拿起手機,不小心打開了拍照,無意識地翻轉鏡頭對著自己。
卻著實嚇了一跳,這還是我嗎?一臉的憤怒、一臉的愁緒,充滿了戾氣。 突然想到,自己作為下屬,愿意看到上級的這張臉嗎? 我開始反思。 因為把自己當作了救世主,所以很難認可、接受,更難談及從欣賞的角度,來面對下屬不同的觀點。 因為我總是試圖去改正他們的短板,變成我心中期待的那條長板! 員工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短板嗎?不,他們很清楚。
但任何一個人,面對一個似乎永遠在挑剔、永遠不認可自己的上級時,是難以把事情做好的,無論主觀還是客觀上來講。 職場人最開心“做最好的自己” 我也突然開始意識到,我陷入了木桶理論的短板思維中,看到什么都是不對的,這里不對,那里不對,可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愿意別人說他不對。 如果我換個思維呢,我開始接受他們所存在的那些短板,做成一個中長期改善計劃,但當下,用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優(yōu)勢的眼光來看待下屬,我的組織會呈現(xiàn)出一番什么樣的狀況呢? 我嘗試著在工作現(xiàn)實的要求和壓力下,轉換思維。
例如:人力經理交來的報告,很容易又讓我看到了錯別字,過去讓我火冒三丈,這些錯別字在過去我的眼里,代表了不認真、不尊重上級。 可現(xiàn)在,我轉換思維,試圖在他做的這份工作中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諸如,從來都沒有延誤遞交報告、他對于員工的訪談細致而深入、他對于業(yè)務的理解比多數人力同事要深刻很多… … 我開始發(fā)現(xiàn),這些下屬變得有用起來,他們原來有這么多的優(yōu)點,并非是那副在我的暴怒下一無是處的樣子。
下屬也開始在得到認可的情況下,發(fā)揮更強的能力,并展現(xiàn)出正面的情緒。 后來,一位下屬私下里跟我回顧剛開始的那幾個月,他說:“所有人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感覺做什么都是錯,挨罵到最后都開始懷疑人生了,還好您后來突然間換了一種風格,不然我們都熬不住了,之前雖然知道讓您生氣的都是我們做錯的地方,但似乎總是無法做對,或者不想改變,甚至故意做錯。” 這段話,比起我這些年看的所有管理書籍,都要更加醍醐灌頂! 我發(fā)現(xiàn),職場人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做最好的自己”。 這有兩個含義:
第一,是做自己,自己最擅長的方式;
第二,將這些方式做到最好,或者盡力最好。 誠然,每個人都有需要改正的缺點,有些很緊急,有些則可以等一等。但是,如果管理者能夠有意識地將我們的注意力放到下屬的優(yōu)點上,會更加鼓舞人心,讓其更能敢于做自己,且做好自己,否則,基本的事情都不知如何做好,創(chuàng)新和變革更無從談起。 管理理論的局限性 任何一個管理理論或者方法,都有著它的局限性。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短板可能會限制組織的發(fā)展空間,但并不要用它來成為我們面對問題的常規(guī)思維。
如果我們把木桶放斜,你會發(fā)現(xiàn),此時限制水容量的就不是最短的那幾根板了:
1.傾斜的木桶,最長的幾根木板會影響水容量,長板越長,水容量越大!
2.最長的幾根板,一定要在木桶傾斜的方向上!否則,能力越強,用錯了地方,和組織需要的方向不一致,則能力越強,傷害越大!
3.短板最好放到傾斜木板的背面,在不影響水容量增加的情況下,還是要嘗試著補一補,讓它們變得長一些,否則木桶傾斜的方向一旦改變,再改就來不及了。 老胡更加倡導,面對問題時,用“斜木桶”來發(fā)現(xiàn)、重視存在的優(yōu)點,將其發(fā)揮到極致,也有利于提升團隊的氛圍;在改善時,一定要找到短板,如果和組織發(fā)展方向聯(lián)系不那么緊密的短板,放一放,納入計劃;對于傾斜方向上的短板,一定要立刻改變,補長。
不要讓“找短板、補差距”成為我們管理團隊的常規(guī)思維,用人更多的要用長處,每個成年人,要成為完人是不可能的,存在短板是一種常態(tài),我們要做的是把他的長板發(fā)揮好,讓每個人得到某方面的認可,讓他嘗試去做“最好的自己”。
【思考】 看完此篇文章,請思考,工作中發(fā)生沖突和矛盾時,是否能看到長板?哪些短板是要立刻改變的?哪些可以躲到長板的背后去?
標簽:思維,領導力,戰(zhàn)略,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