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因素
- 瀏覽量:653
- 來源:中華名師網(wǎng)
- 2018-07-16
企業(yè)實戰(zhàn)管理專家
胡言非語關鍵詞:雙因素,又稱“激勵保健理論(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由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大體意思就是引起人們工作動機的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激勵因素,二是保健因素。
赫茨伯格從1844個案例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造成員工不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監(jiān)督、工作條件、薪水、地位、安全以及各種人事關系的處理不善。這些因素的改善,雖不能使員工變得非常滿意,真正地激發(fā)員工的積極性,卻能解除員工的不滿,故這種因素稱為保健因素。研究表明,如果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滿足,往往會使員工產(chǎn)生不滿情緒、消極怠工,甚至引起罷工等對抗行為。
赫茨伯格從另外1753個案例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使員工感到非常滿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帶有挑戰(zhàn)性,工作的成績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以及職務上的責任感和職業(yè)上能夠得到發(fā)展和成長等等。這些因素的滿足,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員工的熱情,對于員工的行為動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所以,只有激勵因素才能夠給人們帶來滿意感而富有動力,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們的不滿,但不會帶來滿意感。但老胡想告訴朋友們,激勵因素是很有可能轉化為保健因素,也就是不再具備激勵性!
這就是今天老胡分享這個理論的原因!因為太多朋友都常常困惑于如何做好員工激勵,最常見最通用的手段就是團隊活動,但凡一提到活動,要么就是打球,要么就是聚餐吃飯。基本上一頓飯吃下來,也沒談什么和團隊、文化相關的事情,就是吃喝,第二天該怎么還怎么樣,沒有什么改善!所以管理者覺得這樣有問題,但不知道如何是好,繼續(xù)做吧,沒意義;如果取消了,員工又有意見!其實,本來搞活動、聚餐是激勵因素的,但因為沒有好的設計,缺乏主題,缺乏用心組織,就是玩和吃,逐步變成了保健因素,少了還不行!
老胡認為,僅僅知道有雙因素是不夠的,對于理論我們要知道如何應用。雙因素是具備動態(tài)性的,例如一個人以前在不規(guī)范的企業(yè),沒有五險一金,突然到了一個規(guī)范的企業(yè),五險一金都有,還有年假,在剛入職的前三個月里,這五險一金和年假對于他來講是激勵因素,但等他對環(huán)境熟悉下來,這些就迅速變?yōu)楸=∫蛩兀驗樗腥硕际沁@樣,環(huán)境變了。另外,激勵因素也會轉化為保健因素,例如有些企業(yè)每年都旅游,員工會覺得不旅游反而不正常了,甚至因為旅游中一些環(huán)節(jié)安排不夠完善,還產(chǎn)生抱怨。這些情況幾乎在每個企業(yè)都會發(fā)生,怎么辦呢?老胡的建議是,對于激勵性的因素設計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1. 不斷吸收創(chuàng)新因素。企業(yè)管理人員要注意關注和思考行業(yè)內(nèi)外的創(chuàng)新激勵活動,適合自己的,轉化進來為我所用,不要一些活動千年不變。正如一些企業(yè)搞生日會,其實就是吃蛋糕,最后甚至有人抱怨說:“每次參加自己的和別人的生日會,都是吃蛋糕,我最不喜歡吃蛋糕了,而且每次還都是一種口味!”請問,這種活動有何激勵可言?
2. 每年給自己的團隊設定一個主題和相應的目標。例如讀書漂流活動,組織起來每月分享一本書,一年下來能夠讀12本書,周圍的人都這么愛讀書,帶動學習氛圍,處在優(yōu)秀的人群中本身就是一種激勵。又例如身體健康年,讓每個員工都設立一個身體健康改善目標,大家定期一起圍繞目標設計活動,分享和回顧,最終得到的不僅是健康改善,也會有對組織的感恩,這是一種激勵。年度主題很重要,每個人都有成長!
3. 制造稀缺性和對比性。激勵因素之所以轉化為保健因素,就是因為普惠制,所有人都一樣,大鍋飯,而且績效好壞的人都一樣,只要你還在公司里。對于一些耗費資金和時間、人力籌備工作量等的活動,例如旅游、外出培訓考察等,就需要有一定的條件或者設定一定的區(qū)隔,線路、時間、費用等,當然如果把旅游當福利而不是激勵因素的企業(yè)除外。
總的來說,老胡希望朋友們審視企業(yè)里還有哪些激勵因素,是否都跑去保健因素了?然
后整天都聽見抱怨說公司缺乏激勵,其實不是缺乏,而是你不會用好激勵因素,它從你面前
悄悄跑到另一邊去了。
職場感悟,自我修煉,請關注并分享微信公眾號胡言非語,關注后請加入老胡的微信群,一起直接溝通,老胡會定期將價值五萬每天的課程系列與您進行直播分享,也會與大家一起主題探討,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