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8 更新 640次瀏覽
引言部分: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代表,從春秋時期孔子開始一脈相承,以“三綱八目”為核心。其中,“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為三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八目。到了宋明時期,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佛家、周易、中醫等優秀思想,再次煥發生機,成為經世濟民之學,代表學說有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其中,宋代朱熹編撰的《白鹿洞書院學規》成為千年來大學教育(精英教育)的綱領。
中國傳統智慧的脈絡是“以人為本”儒家解決“人與人”關系;道家解決“人與自然”關系;佛家解決“人與心”的關系;醫家解決“人與氣”的關系;易家解決“人與時空”的關系。
一、持續成長的學習力
1.為學之序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博學慎思”的學習方法。
“知行合一”的學習方法。
毛澤東對“軍事”與“政治”的定義,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論。
2.向儒道釋先賢討教“如何學習”的智慧
有教無類,因人而宜儒教的“無可無不可”。
先人一步,無為而為道教的“無執故無失”。
空杯心態,換位思維佛教的“色空無礙”。
“文人帶兵打仗”是王陽明、曾國藩、毛澤東的相似之處。
3.經典案例分析學習力
孔子弟子對“仁”的“差異化”學習。
比亞迪汽車對新能源的“前瞻性”學習。
老和尚的對是非標準的“超越性”學習。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運用“儒家”、“道家”、“佛家”精髓的經典案例。
二、多謀善斷的決策力
1.謀略之基
危機預防“不治已病知未病”(《黃帝內經》)。
慎戰全勝“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兵法》)。
毛澤東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陰陽中和”四種謀略
陰陽和三生萬物
《道德經》對“陰陽”二氣的理解;
《道德經》對“中”氣的理解;
《道德經》對“和”為常道的理解;
時勢,動靜,趨避,中和
定時、定量、定性、定位;
《三十六計》的陰陽規律
陽謀、陰謀、中謀、和謀;
毛澤東“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術,閃耀著《道德經》的光芒。
3.決策案例分析毛澤東《論持久戰》
攻守雙方形勢分析;
攻守雙方戰略分析”;
“統一戰線”采用和謀;
“以時間換空間”采用中謀;
“積小勝為大勝”采用陰謀;
“農村包圍城市”采用陽謀;
4.《孫子兵法》戰略戰術選擇
戰略選擇
《謀攻篇》:以強擊弱,成本領先戰略(“群眾路線”);
《虛實篇》:避實擊虛,專一集中化戰略(“堅壁清野”);
《軍爭篇》:后發先至,差異化戰略(“各個擊破”);
戰術選擇
五德:正義、信息、權變、誠信、博愛;
五法:出師、用間、奇正、治軍、全勝;
五步:社會責任、行業研究、靈活戰術、客戶承諾、資本運營;
賞析“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人才戰略
賞析《五?!罚?/p>
土行人,有“信”,但“有勇無謀”;
水行人,有“智”,但“貪生怕死”;
火行人,有“禮”,但“脾氣暴躁”;
金行人,有“義”,但“偏執虛榮”;
木行人,有“仁”,但“顧慮過多”;
毛澤東慧眼識人,評價“周恩來舉輕若重,鄧小平舉重若輕”。
三、整合資源的組織力
1.五教之目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
闡述“明倫”道德倫理的高效組織力。
舉例說明如何協調“師徒”、“上下級”、“崗位”、“新老員工”、“部門”之間關系。
賞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毛澤東從“尊孔”到“批孔”的過程。
2.毛澤東識人術歷代開國皇帝。
毛澤東識人詩《沁園春?雪》;
漢高祖劉邦(水行人);
唐太宗李世民(土行人);
宋太祖趙匡胤(木行人);
元太祖成吉思汗(金行人);
明太祖朱元璋(火行人);
3.毛澤東評“四大名著”人物。
“四大名著”中的五行人物賞析(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
毛澤東對“曹操”、“宋江”的評價。
毛澤東生命中的左膀右臂朱德、周恩來。
4.五行人格善用術《黃帝內經》智慧。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主賓定位,“生”我者,我“克”者;
楚漢戰爭時期的“劉邦團隊”;
《西游記》中的“唐僧團隊”
毛澤東言“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
四、帶隊育人的教導力
1.接物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孟子》)。
毛澤東言“批評與自我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佛教的教導力
分析因果論,“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信仰的凝聚力”毛澤東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企業分層次信仰教導力:戒(基層)、定(中層)、慧(高層)。
3.做好團隊文化教練
案例分析:“曾國藩練兵”;
集體人格與個體人格關系,“個人服從集體”的價值觀;
再論“情、理、法”
五、達成績效的執行力
1.處事之要
“言忠信、行篤敬”(《論語》)。
“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周敦頤《通書》)。
毛澤東論“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2.強化執行機制
執行不力的原因有哪些?
向軍隊學習執行力(政治教育、賞罰分明)。
賞析:《孫子兵法》的“令之于文,齊之于武”。
毛澤東的“黨指揮槍”與“連隊設置政治委員”
3.自我激勵
由“天”字引申出“工人階級做天下”。
“打土豪分田地”、“翻身得解放”。
再論“責、權、利”
六、凝聚人心的感召力
1.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漢書?董仲舒傳》);
匡扶正義、追求真理;
最具有感召力的東西是精神,不是物質。
毛澤東的修養標準“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
2.以義統利
團隊文化到底應該是什么?
團隊文化基因來自哪里?
團隊凝聚力及和諧文化的構建方法(禪宗故事三則)
毛澤東倡議向“雷鋒同志學習!”
3.知足常樂
道家和墨家的“儉”文化。
平衡“眼前利益”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
案例分析:松下幸之助的“水庫式”經營理念。
毛澤東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課程標簽:國學心理、國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