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6 更新 544次瀏覽
第一節:對質量的深度理解
—質量,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誤區重重的問題!
【請思考】:
1.對于一個制造型企業來說,到底什么是質量?
2.您是否真正了解您的顧客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
1)質量的真正涵義-多視角地展示和剖析質量的內涵:
?各位經典世界質量大量師們的質量觀,“小質量”和“大質量”
?如何辯證地評價企業管理大師德魯克的質量觀:關注顧客的最低要求,并依據此要求而安排生產?
?如何識別顧客/客戶的“陷含的”質量需求?
2)卡諾模型,能夠給我們理解和識別客戶的質量需求,打造我們的質量競爭力和確定改善方向起到什么作用?
3)質量管理方式的變遷,如何評價一個組織的質量管理的成熟度
說明:后面的質量戰略中,要用到對本節關于質量概念理解的內容
第二節:質量戰略
【請思考】:
1.為什么我們在制定一項業務時,主要考慮成本、定價、利潤、產能等,而在質量方面沒有多少考量?
2.我們追求運營成本的最低時,是否犧牲了質量水平?
3.在買一種東西時,有多個品牌,請問你如何在價格和質量二者之中進行選擇?
在本節中,我們將要探討:
?什么是戰略?戰略思維與非戰略思維在工作中的表現有哪些本質的不同?
?什么是質量戰略?具有質量戰略與沒有質量戰略,在工作中、市場競爭中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如何基于對質量的正確理解,以及組織的總體戰略、業務戰略和職能戰略,制定一個適合的質量戰略?(常見的誤區:單獨為此成立質量戰略管理部門)
說明:本章將會提到戰略成本與質量,以及職能戰略與質量,質量戰略的展開與實施,這會分別在第三、四、五節中詳細展開。
第三節:質量與戰略成本管理
【請思考】:
1.有人說:高質量一定會是高成本,想提高質量就得有更高的成本投入才行。您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么?
2.質量與成本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
3.我們對質量上的投入,有戰略意義上的考慮嗎?華為公司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
?什么是成本戰略?
?什么是質量成本?
?如何同時基于原因、顧客、競爭戰略的需要,以及現有水平,而不是傳統的質量成本平衡模型,來確定質量上的投入?
?總成本領先戰略(出自波特的《競爭戰略》)就等于低成本戰略嗎?
?如何制定符合“總成本領先”的質量戰略?
第四節:質量的形成與責任的設置
【請思考】:
1.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大家已經對此普遍認可,那么質量到底是怎樣來的?
2.質量部門,在一個組織中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為什么是一種尷尬的存在?
3.為什么存在那么多沖突?如:質量與進度、質量與價格等,如何從根本上來使這些沖突變得不可能?!
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
?質量的起源和孕育過程
?沖突的來源
?全面質量管理(TQM)的理念
?在職能戰略制定中,如何正確設置和管理不同職能的質量責任
?質量人員層次的進化歷程,專職的質量人員應當做什么類型的工作
第五節:如何讓質量管理體系真正發揮作用
【請思考】:
1.你們為什么要進行體系認證?
2.您認為質量體系到底能不能發揮作用?它是增加還是降低運營總成本?
3.有的企業,所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往往在認證后就被束之高閣,與現行的管理制度形成“兩張皮”的關系。請問這是為什么?
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
?什么是體系?
?認證的動機:內部驅動與外部驅動的不同結果
?如何使質量體系與組織的戰略(質量戰略)緊密相連,并平滑展開?
?如何讓您的質量管理體系:既有高度,又能接地氣
說明:后面的第六、七、八三節,是對本節分別從策劃、控制和改進三個方面的具體展開,并在體現出質量體系在這三個方面的不同層次。
第六節:質量管理的三部曲之質量策劃
【請思考】:
1.為什么我們總是感覺工程師“人手不夠”?
2.平心而論:請問我們在一天當中,處理突發狀況的時間占法定工作時間的多少成?為什么會是這樣?
3.您還記得曾經的三星Note7燃爆事件嗎?它帶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4.在惜時如金的新產品開發項目中,您愿意在投入生產前先拿出較長的時間來進行風險分析和控制策劃嗎?
5.您想知道為什么策劃文件的內容會空洞無物嗎?
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
?什么是策劃?為什么需要策劃?
?什么是質量策劃?從運營總成本的角度,看質量策劃的必要性
?質量策劃的層次,為什么說質量策劃必須遵循從下到下的頂層設計次序?這恰恰是我們平時所忽略的!
?在不同的層面,分別要策劃什么?
?為什么說:工作過程的策劃(質量要素的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是我們平時制造過程策劃(FMEA、控制計劃、作業指導、維護計劃等)的大提前?這也恰恰是我們平時最容易忽視的!
?不同系統層面的質量策劃的常用工具推薦
第七節:質量管理的三部曲之質量控制
【請思考】:
1.我們也有過程控制,但為什么總是“控制不住”?
2.您是在控制“過程”,還是在控制“結果”?
3.為什么我們做出來的總是不一樣?(標準的意識、失控的意識)
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
?什么是控制?控制什么?
?質量控制的依據,它與質量策劃的關系是什么?
?不同系統層面的控制分別是什么?分別用到什么方法和工具?
?在制造過程中,為什么要將失控,按程度進行分類?
?失控后,如何解決對應的問題?(本小節將與第八節中的一起講)
?結果與過程的辯證關系–我們的精力到底應放在哪里?
?預防與檢驗的關系–先進公司與落后公司的本質區別所在!
?1:10:100-檢驗時機與檢驗成本的驚人事實!
?標準化的重要性和內涵
第八節:質量管理的三部曲之質量改進
【請思考】:
1.“合格”一定就是好產品嗎?
2.有人說:“我達到了標準要求了,憑什么還要我改善?”,那么您想如何說服他做改善呢?
3.“我是這個行業的專家,我可以一眼就看到問題的根源在哪里,不需要系統質量工具”,“我是黑帶大師,為了能夠充分利用系統質量工具,我們需要對自己的經驗進行清零處理”。你認為這些話極端嗎?為什么?
在本節中,我們將探討:
?持續改善與質量策劃和質量控制的關系是什么?
?為什么要持續改善?-顧客的善變和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就是我們改善的原動力!
?改善什么?-如何站在競爭戰略的高度,確定改善的方向?(補充分享:最高境界的競爭是什么,如何利用卡諾模型來識別和確定改善的方向)
?復雜問題的正確解決途徑,常見的誤區
課程標簽:質量管理 | 汽車行業 | 工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