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9 更新 910次瀏覽
一、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的憑證處理
1.稅法對扣除憑證是如何規定的?
2.憑證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居于什么樣的地位?
3.是不是只有發票才是合法有效的憑證?
4.沒有合法有效的憑證,企業將面臨怎樣的納稅風險?
5.發票丟失了該如何進行稅收處理?
6.取得跨年度費用支出憑證涉稅處理怎樣操作?
二、2014年—2015年度企業所得稅新政解析
1.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政策
2.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
3.關于強化部分總局定點聯系企業共性稅收風險問題
4.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若干問題的公告
5.新修訂企業重組業務稅收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有哪些?
6.非貨幣性資產投資稅收政策在稅務籌劃中的具體運用
7.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財產中面臨的企業所得稅風險與機遇
三、新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填列與匯算清繳中的風險管控
(一)新納稅表的誤區及風險防控
1.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十大報表亮點
2.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收入明細表”的誤區?
3.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納稅調整項目明細表”有哪些誤區?
4.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附表“稅收優惠明細表”有哪些誤區?
(二)應稅收入確認規劃方略
1.不征稅收入與免稅收入究竟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必須加以嚴格分?
2.企業收到返還的稅款到底要不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3.產品對外投資,該怎樣處理才能使雙方獲益?
4.產品分成雙方究竟該如何確認所得稅收入?是否納稅?
5.企業間的無償借款是否也需要調增應稅收入?
6.銷售購物卡,發票已經開具,稅收該如何處理?
7.以舊換新銷售商品,企業所得稅是否需要進行納稅調整?
8.怎樣正確把握視同銷售政策,才不會產生納稅風險?
9.資產轉讓收入該在何時確認為收入?爭議應當協調
10.銀行存款利息收入處理,是不是也有技術含量?
11.不征稅收入產生的孽息是否也要計繳企業所得稅?
12.股權轉讓可以扣除其中所包含的未分配利潤與盈余公積嗎?
13.在建工程試運行收入可以沖減工程成本嗎?
14.固定資產處置收入能不能作為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的計算基數?
15.外購商品發生視同銷售時一律按照成本價確認收入嗎?
16.應付未付款項在什么情況下才應確認為應稅收入?
17.如何運用產品銷售收入確認時間的規定進行納稅籌劃?
18.房地產開發企業新表填寫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19.如何理解租金的提前跨年一次性支付并正確進行收入計量?
(三)費用扣除疑難問題解析及風險防控技巧
1.母子公司間、股東個人無償提供服務費用如何處理?
2.關聯方借款利息支出稅前扣除限額的正確計算公式應當是什么?
3.企業向個人的借款利息支出要注意哪些細節?
4.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應當作怎樣的理解與處理?
5.委托銀行貸款是向金融機構借款還是其他形式的借款?
6.私財公用情況下,如何扣除相關費用?哪些費用不得扣除?
7.因投資而發生的借款利息可否稅前扣除?
8.工資薪金與勞務報酬如何區別?
9.臨時工、季節工等人員的工資薪金究竟如何扣除,作不作三項費用的計算基數?
10.向離、退休人員發放的補助、補貼可否前扣除?
11.實物捐贈該如何計算稅前可扣除的限額?
12.房開企業售房部、接待處、樣板房建設及裝修該如何扣除?
13.房地產開發業務利息支出稅前扣除有什么特別規定?
14.企業發生的“狼狗費”該如何作所得稅處理?
15.企業補繳以前年度的社會保險費能否在補繳年度稅前扣除?
16.以前年度發生的損失該如何進行追補扣除?
17.計入房產原值的土地使用權該如何攤銷?
18.社保費延遲繳納而發生的滯納金能不能稅前扣除?
19.職工教育方面的開支是否都納入到職工福利費?是否都有限額規定?
20.計入在建工程、銷售費用、制造費用中的業務招待費該如何計算扣除?
21.租賃期內再次裝修時前次裝修費用該如何稅前扣除?
22.為哪些工種支付的保險是可以稅前扣除的?
23.固定資產何時可按暫估價計提折舊?折舊后是否需要進行調整?
24.固定資產使用年限大于稅法規定時是否需要進行納稅調整?
(四)國家促進產業升級稅收優惠詳解
1.到底哪些企業才能享受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
2.29號文為企業帶來哪些避稅空間?
3.分行業稅收優惠詳解?
四、現場互動答疑
匯算清繳中發生的稅企分歧的化解之道
課程標簽:財務法律,稅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