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更新 502次瀏覽
第一節、職業意識
一、何謂“職業素養”
1、市場競爭環境對“職業素養”的需要
2、培養“職業素養”對于企業的意義
3、培養高度“職業素養”對于個人的意義
4、十大職業素養
二、關于職業化的認知
管理者應具有良好的形象
職業經理人的角色認知
領導與管理雙管齊下
四、職業化意識與行為
具有良好的威信
具有一定管理能力
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管理好員工是職業經理人管理的核心工作
第二節、職業道德
什么是職業道德
職業管理者應具備良好的道德操守
把道德和法律、以德興企和依法治企結合起來
對職業管理者的監督與制約
⑴企業內部約束。
(一)公司法的制約
(二)公司章程和內部管理制度的制約
1、公司章程
2、財務監督制度
3、保密制度
侵犯商業秘密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典型案例】從富士康員工被起訴看保密條款運用
“競業禁止”制度
【典型案例】勞動者能否單方解除競業限制協議
⑵道德和法律約束。
不但要司法處理,而且還要在職業管理者市場平臺進行誠信曝光,無助是職業生涯發展
5、與金錢關聯的犯罪防范“賄賂”丑聞看商業賄賂罪
(一)、商業賄賂的主要表現形式
(二)、商業賄賂中的法律責任
(三)、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
第三節國企經理人如何向職業化轉型
必須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實行職業經理人契約化管理和任期制,市場化選聘應該有市場化的薪酬和獎懲機制與之相配套。
建立健全以業績為導向的國企職業經理人考核制度,使薪酬真正體現高管業績和能力。
還要建立重大決策事項問責制、信息披露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對董事會和高管實行監督與約束。
實現企業管理層人員向職業經理人的身份轉換
對現有國企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中愿意擔任混合所有制企業經理人的,加入職業經理人供給行列,應聘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同時脫離原來的就業崗位。
第四節如何提升國企經理人了解市場對接市場掌握市場規律的能力
轉變觀念,政府和企業各就各位。
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從而政府的行政干預就會減少。
加強制度建設,保證企業經營管理“法”治化。
由于國有企業所有者的地位模糊和缺位,股東代表、董事會以及主管部門都不是企業真正的所有者,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的關鍵在于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制衡,而這恰恰又是國有企業最缺乏的思想意識。
建立和完善職業經理人選聘制度。
國有企業職經理人之所以不能完全到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提不公平。
建立和完善職業經理人監督機制。
建立和完善職業經理人激勵機制。
建立和完善職業經理人考核機制。
建立和完善職業經理人退出機制。
課程標簽:職業素養、職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