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7 更新 1009次瀏覽
一、工程/質量風險分析方法和問題解決模式
新產品項目質量控制(基于線)與基于面的質量管理又什么區別
制造業特征的新品項目構成要素和架構(與通用項目管理的顯著差別)
目前制造業新品項目的四種組織類型(跨部門)
新品項目跨部門組織的合理搭建
流程與技術路徑的差別(普遍的欠缺不是流程,而是技術路徑)
新產品項目的流程與路徑類別案例
NPI—DFM路徑(貫穿課程)
本部分是對課程中包含的路徑、工具和方法產生總體的認識
二、產品技術風險與制造風險分析
產品技術風險與質量風險的區別與聯系
產品固有風險與附加風險
產品風險的規律
眾多產品風險的統一分析方法
穩健性開發路徑
產品功能變異規律
產品變異風險分析模型
重點
包含多種實例內容及練習
除了實例以外,學員可以拿實際產品,提出自己的實際問題
三、產品系統分析與工藝銜接階段
結構化的客戶需求分析
新產品先期資源策劃(測試、成本與外協資源)
系統分析六個步驟
產品功能分解
零部件、原材料與最終產品之間的性能界面分析
產品界面圖與媒介分析
界面沖突與傳遞風險識別
特性識別策略
建立零部件特性與制造工藝之間的特性關系
10.特性與工藝參數矩陣
首要重點
包含實例內容,并且要現場實戰
四、工藝設置與風險防范
1.根據前面章節的結果進行結構化的工藝設置
2.工藝過程風險模型
3.工藝過程三劍客(結構化的工藝文件)
4.模組化的工藝過程控制
5.在NPI產品系列中可重組復制的工藝設置
6.包含特性關系的流程圖
7.工藝風險及控制文件
8.控制計劃中的量化控制界限
9.新制程質量一致性分析
重點:包含實例內容
五、樣件或樣機快速風險暴露手段(早期問題快速定位方法)
1.問題解決的起點—事件型問題與特性型問題
2.特性和參數的顯露和激發
3.關鍵特性的挖掘---漏斗法和水平對比法
4.極限樣板分析與水平對比法
5.有效的產品產品審核綜合手段(包含ORT或型式試驗驗收)
6.定向產品測試法
7.多變量分析法(潛在問題的事先定向)
重點
除了實例以外,學員可以提出自己的實際問題,進行現場分析演練
六、新工藝過程的變異源頭與控制
1.過程變異的機理
2.過程變異的類別
3.過程變異的技術原理
4.過程變異的預測與控制
5.多變量分析---混合型問題
6.多變量分析的原則—時間/位置/隨機
7.多變量分析的方法
這部分是一個可以用于現場工藝設置的簡潔實用工具,主要是發現并解決過程變異風險
七、制造可行性風險分析與改進
1.新產品項目質量風險產生的真正源頭
2.什么是制造可行性
3.制造可行性建立是如何貫穿新產品項目
4.制造可行性障礙所帶來的質量風險機理
5.制造可行性分析包含的內容與指引
6.實際項目案例
7.制造可行性分析報告
8.產品前期質量風險評估與計算報告(試產切換量產節點)
9.NPI—DFM路徑(貫穿前面)
關鍵重點
包含實例內容和作業指引
八、質量部門與人員在新產品項目中的介入
1.配合新產品項目質量的組織變化
2.新產品項目質量控制角色
3.DQA、SDE、SQE、JQE等職能的正確定義
4.上述人員的項目職責和工作開展路徑
5.質量人員怎樣介入整個周期
6.質量人員手中的關鍵項目節點
7.新產品質量計劃
8.新產品質量的形成路徑和內在規律
9.項目質量控制的本質
10.有效的項目評審機制及執行
這部分解決新產品項目過程中質量職能方面遇到的普遍障礙
九、課程總結與綜合案例
課程標簽:質量管理、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