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精細化管理目標:
干活有工具,檢查有依據,
經驗可復制,人人是標兵
員工需訓練,骨干能替代
過程可控制,結果好衡量
技能速提升,管理上臺階
第一部分:精細化管理體系——理念、方法、工具
第一單元:中國企業管理需要精細化
一、常見的九大管理粗放
1工作標準晦澀難懂,不具操作性
案例:某企業某崗位工作標準
2流程管理不到位,孤島現象嚴重
案例:一次不歡而散的討論
3例會制度流于形式,跨部門溝通困難
4無第二責任人,崗位被人帶走
5文件表述復雜,不易理解,難以執行
6制度沒有精細制定,執行難
7不作長期規劃,朝令夕改
8上下級溝通不到位,兩張皮現象嚴重
9管理人員越級指揮與不善授權,工作忙而無效
案例: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的高管
討論:本公司目前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問題?
二.必然到來的五大轉變(外在動力)
1從隨意化到規范化轉變;
2由經驗型管理到科學型轉變;
3從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轉變;
4從機會型向戰略型轉變;
5從粗放型經營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案例:美國校車的精細化管理—確保不出安全事故的方式和手段
三管理的五個發展階段(內在趨勢):
1:初始管理,
2:崗位責任制
3:精細化管理
4:企業文化管理
5:自主管理
四精細化管理—提升員工執行力的強大利器
討論:管理中執行不到位的原因?
1:易執行—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標準化
2:會執行—精密的標準,到位的培訓
第二單元:什么是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和工作過程質量控制的管理技術,通過規則的系統化和細化,使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協同和高效運行。
一精細化管理的模型:
模型關鍵價值:
管理結果的穩定以五個管理系統的建立來保證(系統化)
管理結果的良好以最小工作單元—崗位工作質量來支持(細化)
精細化實施方式:
固化——企業已有成功經驗,
優化——企業現有工作流程和程序
復制——復制優秀員工和班組
控制——生產和工作過程質量
討論:如何使每個員工都是工作標兵,每個班組都成為先進班組
二工作質量、管理效率的立體控制:程序控制點(崗位)流程控制線(部門)
制度(含文件)控制面(組織)
三精細化管理的兩個方式
1、手冊化
2、信息化
四日常管理的三個指揮方式:文件指揮、會議指揮、口頭指揮
五精細化管理的三大原則:
系統解決:管理提升依靠系統建立和改善
持續改善:建立管理的自我改進機制
造物造人:員工素養提升是精細化管理開展成敗的關鍵所在
六精細化管理的常用工具
圖、表、卡
第三單元企業如何開展精細化管理
一企業開展精細化管理的兩種方式:
a、借助外腦,聘請咨詢公司開展
b、企業自行開展
二、企業推進精細化管理的5個模塊
1目標引導——組織目標分解到每一個人,細化到每一件事
制定科學
分解量化
日清日高
2、規則落實——梳理舊規則,建立新規則
崗位規范
流程清晰
程序具體
制度約束
3、訓練轉化——規則轉換為行為和技能
意識養成
科學培訓
傳幫帶組織
4、考核保障——選擇關鍵控制點
選好關鍵點
用對考評人
考核即培訓
5、文化建設——潛規則支撐
管理看板—文化建設的前哨陣地
早晚例會—文化建設的有力推手
案例分享—文化建設最鮮活的載體
人人為師—文化建設最有效的群眾運動
(一千個培訓大師不如分享身邊的人和事)
第二部分:精細化管理實戰—規則體系制定技術訓練
第一單元:流程管理
一流程管理內容
1流程梳理
2流程優化
3流程再造
二能夠在企業立即上手開展的流程管理改善
流程優化
1流程優化步驟:
描述流程
評估流程
優化流程
2流程優化的工具:
流程問題思考工具:5W3H分析法
流程優化工具:ECRS技巧
3流程優化案例
訓練之一:寫出一個流程優化的案例,并現場研討。
目的:消除部門與部門、崗位與崗位銜接的無序與浪費。
第二單元:崗位工作程序
1.崗位工作內容
2.工作內容分解
3.完成工作內容的步驟和標準
4.崗位工作程序的靈活運用
5.確保精細化管理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手段
訓練之二:寫出某一工作事項的程序標準,并現場研討。
目的:確保工作質量。
第三單元:規章制度
一制度執行難的原因
1、規章制度直是打印出來的一張紙
2、規章制度制定的過多,對規章制度沒有進行評估
3、缺乏對制度的行之有效的學習
4破窗效應
5制度結構本身很粗放
二精細制度制定要求
1規章制度的三個組成部分
2原則條款
3實施細則
4監督執行細則
5三者的比例關系:1:2:3
6相應的案例
訓練之三:寫出一個制度執行難的解決方案。
1在實際工作中某一項制度(或某一條制度,比如員工必須按規程操作)不能很好執行。
2分析背后的原因。
3參照授課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目的:解決“執行難”這一困擾絕大多數企業的老大難問題。
課程標簽:通用管理、精細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