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敏:培訓師壓力管理
- 瀏覽量:528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7-08-26
自我要求越高,壓力往往越大。專職培訓師,是一個對自我要求非常高的職業,成為榜樣,成為人群中最優秀的那一位,成為在臺上說到、在臺下必須做到的培訓師,壓力如山大在所難免。
自我課程、課時量、工作量成為培訓師肩膀上的三座大山。優秀的培訓師可能是超級飛俠,課程量大,邀課量多,不得不到處飛;他們可能是醫生,通過望、聞、問、切為企業與員工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他們也可能是一位拉拉隊隊長,不時為團隊加油、打氣、助威;學高才能為師,他們也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是一把萬能鑰匙,總能根據企業老板的要求,通過培訓解決團隊中出現的困難。
根據著名壓力研究專家Richard Lazarus的觀點,壓力是由于事件和責任超出個人應對能力范圍時所產生的焦慮狀態。有壓力才有動力這是對的,但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導致績效下降。
壓力山大的培訓師應該保持怎樣的狀態?讓壓力轉化為動力,發揮助推劑作用呢?我有五大方法,共享如下:
一、換個角度看壓力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每一件事情都具有硬幣的兩面性,適度的壓力對于培訓師的精神狀態,身體健康水平以及授課水準都是有正相關性的。當壓力特別大時,鉆牛角于事無補,換個角度看壓力,把它視為一種挑戰,以嘗試征服困難的心態來對待,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馬云在創建阿里巴巴時,也經歷過若干次壓力山大的選擇,在創業初期,公司業務量主要來源于若干家公司,其中有兩家公司的管理層存在不誠信行為,若開除他們,對阿里巴巴的業務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若不開除他們,天長日久肯定出問題。董事會里的每個人心里各有一桿秤,面對壓力,馬云的選擇是快到斬亂麻,換個角度看壓力,這其實也是公司轉型的切入點,與這兩家公司解除合約以后,阿里巴巴的誠信文化建設享譽全球。
二、掌握壓力釋放的方法
(一)宣泄
1、吃吃吃
吃黃顏色的食物,比如香蕉、黃桃等食品,能讓心情更愉悅。還可以按照個人口味,吃自己喜歡的,心情才夠酸爽。
2、買買買
逛街購物,給自己一個購買心頭好的理由,也是放松的極好方式。
3、K歌之王
半年以來,國內開始出現像電話亭一樣的獨立式KTV,用K歌之王的姿勢來宣泄壓力,也是極好的選擇。聽說,日本人也挺喜歡這樣的宣泄方式。
4、睡眠
抱著“給我一張床,我可以睡到世界滅亡”的心態,讓腦細胞休息,通過睡眠的方式來放松自己,也是極好的宣泄方式。
5、運動
運動能夠分泌出腎上腺素,讓身體處于興奮狀態,壓力通過汗水排出來,還能夠提升身體素質。培訓師工作強度一般較普通崗位稍大,講大課時常常需要消耗體能,運動可以強身健體,還能為培訓事業帶來幫助,何樂不為?
(二)傾訴
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將自己的不快一股腦兒地吐露出來,整個人就像卸貨了般,輕松自在。
壓力大時,可以找誰傾訴呢?
1、首選是把心中的不滿寫下來,或找閨蜜以及伴侶傾訴,他們一般會是忠實的聽眾,還會發自內心給予建議;
2、其次是家人或好朋友,通過溝通,能夠增進感情;
3、可以與同事溝通,但這是一把雙刃劍,畢竟,同事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人總是因利而動,所以,向同事傾訴,理應控制尺度。
三、做好目標和時間管理
大數據顯示,壓力大往往是因為不擅長做自我管理,培訓師對工作的管理方式應當是可量化的。什么時間開發什么課程,什么時間培訓什么課程,怎樣搭建培訓體系,怎樣建立培訓制度等等,日常的工作應當分清先后順序。
根據德魯克的目標管理原則,設置職業生涯發展的長期、中期、短期目標,排列好哪些是重要的培訓工作,哪些是沒有價值含量、可替代性的工作,然后認真做有價值的工作,快速完成沒有價值的事務。
規劃好時間,同時,依據李開復提出的7點法則,找尋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
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數據顯示,擁有良好人際關系,能夠讓人更有創意和沖勁。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是極為美好的氛圍。環境對培訓師的影響非常大,建立良好的同事關系和師生關系,能夠讓身體內的腎上腺素大幅提高,讓心情更加愉悅,還能提升工作效率和培訓品質。
反過來想,若人際關系不好,會影響培訓師的心情,身體的抵抗力降低,若長期未能獲得改善,則可能惡性循環,壓力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培訓行業最長見的兩大疾病是焦慮癥和胃病,兩者跟生活習慣有關,更主要是跟要有關。
五、寬容和舍得
寬容地去接納所有的事情,工作量飽和,說明培訓師的存在有價值,事情有千千件,還是要一件一件辦。記得有一位知名的培訓師朋友,他們從大型培訓機構出來,自己組建了團隊,還曾經拿下了很多非常吸金的項目,但因為這位知名培訓師對團隊要求過于苛刻,最終邦分離析。金錢,的確不是萬能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寬容企業、同事和員工,因為培訓師不是太陽,其它角色也不是地球、月球,需要繞著太陽轉。
另外,有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這一準則適用于培訓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應當成為每一位培訓師的愿景,付出的越多,收獲的也會越多,心情豁達了,壓力自然也會隨之消退。
人心是一個溫度計,學員對培訓課程的熱度間接反映出對培訓師的認同度;同事也是一面鏡子,李世明講得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非常有道理。培訓師抱著“成己達人”的理念傳道、授業、解惑,反而能夠釋放壓力,讓培訓狀態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