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敏:學院派老師VS企培派老師
- 瀏覽量:402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7-07-19
多年來,培訓界不成文地被分為兩個派系。
一個派系是學院派系,他們多是學校的老師,授課方式普遍比較單一,以授課式為主,偏理性,注重有理有據,課程結構較為嚴謹,每個理論均喜歡告知出處,偏好引經據典,整體目的性不太強。
另一個派系是企業培訓師派系,他們臥虎藏龍在培訓機構或企業內部,授課方式多樣化,有理性指導,也有感性引導,強調理論基礎的不多,以實戰為主,喜好用事實說話,以成敗論英雄,培訓目的性很強。
大概是因為魯迅先生所說的“文人相輕”,這兩個派系的老師互相看不起對方。學院派瞧不起企培派授課不打地基的“浮躁”,企培派還會看不上學院派的“老頑固”。
那么,究竟哪一個派系更優秀呢?這是培訓界爭論了很多年沒有找到唯一解的話題。
上學期跟武漢理工大學的教授探討過這個主題,他是學院派的代表,我是企培派的代表,談論到這個話題時,我說,學院派老師比如大學教授,都是讀書破萬卷,理論基礎扎實,而且他們都數有做學問的壓力,比如向國家申請科研基金,做教學研究等,考核他們的是知識結構和科學指導意義;而企業培訓師是管理企業的靈魂工程師,企業只關心盈利,所有培訓必須以能夠創收作為導向,即便是員工的影響力、綜合技能、演講技巧類培訓,也必須是能為公司樹立口碑、提高產能做服務的。
教授贊同地說,學院派認為企業培訓師講授的內容邏輯機構不夠縝密,缺乏底蘊;企培派認為學院派老師喜歡掉書袋,講的知識都是過去的知識,跟現實的連接不多,缺乏激情。但的確如馬老師所說,老板不同,所以提供的教育服務不同。
如果身份乾坤大挪移,大學教授到企業做內部培訓,文縐縐 、沒有感染力、但結構縝密、內容科學規范,聽眾朋友可能呈現昏昏欲睡的狀態。成人式教育本來就需要刺激,忙碌工作后,再接受長篇累牘的培訓,內心條件反射般十分抵觸;企業培訓師形式重于內容的方式,若缺乏理論體系的支撐,也必然與大學的講臺格格不入,職稱評級很可能提不上去,學生可能不那么適應如此這般的授課節奏。
我建議,學院派和企培派無需再相互鄙夷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培訓界一分為二,大抵是歷史發展的結果。正如找白馬王子一樣,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學院肩負培育莘莘學子的重任,企業推動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作為靈魂的工程師,學院派老師和企業培訓師一樣重要,因為崗位職責不同,所以風格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