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敏:儀式感的儲蓄罐
- 瀏覽量:261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7-09-07
“儀式感”是一種很神奇的知覺,看不見,摸不著、嗅不到,經常是橫空飛來的一個噱頭,卻能讓普通的事情變得神圣,甚至在腦海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小儀式,有大學問。
什么叫做“儀式感”?
現在的節日特別多,以前是雙11、雙12,現在還有6.18購物節、8.18狂歡節,商家在節前的不斷炒作、預熱,0點秒殺、開搶倒計時,這些都是儀式。
以前是2.14、七夕節,現在還有3.14白色情人節、5.20情人節等等,每次過節,送花、送禮物、聚餐,這些都是儀式。
以前吃飯就是點餐、上菜、吃飯,現在是點餐、上菜、拍照、發朋友圈、吃飯。拍照發朋友圈,也成了互聯網+的吃飯儀式。
吃一塊蛋糕,在上海排隊5小時;喝一杯飲料,在廣州排隊3小時;吃貨等待這個過程被定義為儀式…….
現代人工作節奏快,生活更加智能化,商家特別懂得利用節日制造各種噱頭,提升客流,提高營業額。前幾年,“跨界”被人們視為非主流現象,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轉型,積極引進先進元素。對于培訓師而言,如何提高學員對培訓、活動的重視度呢?儀式感很重要!這抓取了人類本能的需求,我們都天然地認為,不容易得到的東西才是最好的,物以稀為貴!
萬物互聯互通的大數據時代,給商家帶來便利,也讓商家頭疼不已,如何滿足消費者被寵壞了的脾性呢?只能通過各種創意噱頭!近年來,商家對于儀式感的推崇,已經到了史無前例的新高,他們擅長于為消費者合理的吃、喝、玩、樂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升職加薪了?買包包慶賀!需要一個有情調的午后?來咖啡廳吧!……
儀式與儀式感,讓這個世界的事與物更具玩味,讓一切的風景更加美不勝收,它給人一種“受重視”的感覺。儀式文化應當根植在培訓文化中,學員和講師一樣需要“受重視”。
從培訓崗位編制和影響力判斷,被公認最注重培訓的行業是金融和快消品,這兩個行業發展飛快,培訓力量發揮重要作用,培訓體系和架構長期處于優勢狀態,它們一般有獨立的培訓部門,有獨立的培訓師體系,有專職講師隊伍,也從營銷團隊中發展培訓力量,搭建兼職講師隊伍等。
培訓力量強大,培訓班種類繁多,有制式培訓,比如新員工培訓班、銜接班、中層干部提升班、高層干部培訓班、能量加油站、扶貧班等;也有非制式培訓,比如針對突發事件或新聞事件解讀培訓、市場發展主題課程等等。從訓前海報、微信、圖片宣傳包裝炒作,到訓中的各類儀式、活動,再到訓后總結、炒作、督導、追蹤等,已經形成完備的培訓產業鏈。整體而言,它們培訓的儀式感塑造稍顯成熟。
在互聯網、IT、保健品、科技公司等行業中,培訓固然重要,但培訓崗位在企業中的影響力,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從崗位編制上可見一斑。他們的培訓儀式感明顯較弱。其實培訓儀式感就像是陽光、空氣和水,免費,卻是培訓聚焦精、氣、神的省力杠桿。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重新排列組合就是創新。專職培訓師們,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在舉辦培訓班過程中注入一些儀式感元素。信不信?稍微花一點點心思,可以瞬間提升培訓班品質!
舉個例子,組織培訓活動時,開訓環節和結業總結就是儀式,一前一后的兩個時間段能給學員帶來儀式感。結婚需要儀式,被見證的愛情更持久;培訓需要儀式,共同參與,能直觀地提升員工體驗感。有調查現實,即便培訓班是走個過場,都一個儀式,學員“被尊重”的感覺顯著提升,也許是中國人內心里的儀式情節使然。
開訓和結訓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呢?
一、開訓儀式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開場白
別具一格的開場白問好,能迅速拉進團隊關系,形成培訓組織意識。對于專業講師而言,開場白是基本功,也是給學員留下第一印象的關鍵點,掌握先聲奪人的開場白技巧很關鍵。
開場白可以有旁征博引式、故事演繹式、幽默詼諧式、端莊大方式等等,講師根據自身特質自主發揮。
2、班主任及講師團隊介紹
強大的培訓陣容展示,能夠提升關注度和自信心,在這個環節,培訓師應當展露個人優勢,并有藝術性地介紹講師團隊,突出各自優點,說明邀請其授課原因。
3、員工自我介紹,
設置員工自我展示環節,都過自我介紹,能夠增強學員的體驗感,講師也可以現場給予反饋,這是活躍氣氛的好機會,也是搭建組織文化的第一步。
4、小游戲互動
在開訓儀式中增加提升員工熟悉度的小游戲、團隊分組、團隊展示,可以提升培訓班的活力。組織活動常備幾個小游戲,才能有備無患。
5、培訓班期間問好方式
通過掌聲、歡呼等方式建立培訓班特有的問好機制,能夠讓培訓活動更有組織性和紀律性,學員有多參與,就會有多認同。
6、培訓班班規
無規矩不成方圓,培訓班班規設置,可涵蓋早起晨迎、課件游戲帶動、團隊積分制等,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7、培訓課程安排宣導
通過班主任在開訓儀式上的預告,能幫助學員對培訓班的整體安排形成概念。課程是否豐富,課時安排是否符合預期,這些都是學員最想知道的信息,心中的十萬個為什么和十萬個怎么樣提前得到答案,是極好的。
8、其它事項說明
每一場次的培訓班都有不同的主題,培訓活動的組織與個人能力、喜好關聯度非常大,培訓師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增加其它環節。
開訓儀式是培訓班“收心”的關鍵環節,能夠給學員系統、專業的感覺。從事專職培訓多年,我也觀察過不少培訓班組織,很多講師沒有開訓儀式的概念,一上臺就開講課程,開門見山略顯突兀,畢竟,專業培訓師追求的不能是良好,至少應當追求優秀,甚至追求卓越。把工作當做事業來做,先管理好學員的心情,才能處理好培訓這件事情。
二、結訓儀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課程回顧與總結
通過課程內容標題性梳理,能夠增強學員對于課程框架的記憶,強化課程收獲。
2、學員現場逐一反饋培訓班收獲
學員反饋,是培訓成果的檢驗。人的心理非常微妙,一旦講心底的感受包裝后表述出來,即使有修飾成分,自己也會相信自己所說的是真相。通過學員反饋環節,能夠增強收獲感,也能讓講師直觀地收到反饋,兩全其美!
3、頒發優秀學員榮譽證書、結業證書
儀式的形式和內容一樣重要,評選出優秀學員,對表現優異者做出肯定和表揚,能夠激發其自信心。頒發結業證書,哪怕是一張A4紙或是一個10元的紅色榮譽證書,成本低卻能證明學員的努力和收獲,還能滿足現代快餐式文化里學員發朋友圈的需求,一舉多得。
4、建立后續追蹤、培訓機制
如條件允許,可以通過頒布新員工競賽方案提升凝聚力,經過一定時間培訓落地后,可以建立2.0版本的提升培訓班,讓培訓組織體系化。
5、照片、材料存檔、發布通訊稿
做培訓最忌諱虎頭蛇尾,培訓過程做得很好,若沒有留存下來,只能是經驗,若能留存下來,它將成為證明材料。
人,總是相信眼見為實、耳聽而虛,若能把每一次培訓的檔案留存好,也許某一天驀然回首,發現,這是一筆看得見、用得著的財富。
結訓環節不一定花費很長時間,但能夠強化學員對于本次培訓收獲的認知。通過逐一反饋收獲,能夠強化學員培訓成果,在潛意識里感覺到不虛此行。出于社會認同的心理壓力,別人覺得有收獲,自己必然也感覺到收獲滿滿。
……
開訓和結訓僅僅是培訓活動的一小部分,謹借此拋磚引玉。做培訓項目時,提前做前期宣傳海報、微信推廣,這是啟動儀式范疇;做公開講座時,講師的自我介紹與包裝,是開講前的啟動儀式;活動結束后,進行總結發布,也是一種儀式……也許,您覺得這些都是水貨,不是干貨,但在組織上增加一些體驗設計,能夠給受眾不一樣的體驗感,這就是價值!畢竟,學員就是顧客,顧客就是上帝,只要上帝滿意了,培訓營銷才算是成功的。
不懂得營造儀式感,培訓師只能成為三尺講臺的麥霸。若想要走到最高層,感受會當凌絕頂的風景,培訓師必須掌握”三會技能”,不僅要會授課,還必須會組織,會來事(創造儀式感)。多消耗幾個腦細胞,多花點時間和功夫,能讓師生之間彼此尊重,讓學員注意力更聚焦,值得!
若儀式具有創意、與時代接軌,讓人耳目一新,則是錦上添花。人總是應該向上發展的,能夠讓學員像孩子一樣地感受驚喜,應當成為是每一個儀式的目標。
最后,與您共勉一小碗心靈雞湯:培訓工作是一個看不見的儲蓄罐,經驗和口碑都會積少成多,注重每一個細節,由微可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