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更新 498次瀏覽
一、關于老子
(一)老子其人
(二)孔子如何評價老子
(三)軸心時代
二、老子的世間大道
(一)道是什么:道可道,非恒道。
歷史不會重復他的事實,但歷史會反復反復重復他的規律
(二)道是什么樣的: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孔子經常用水比喻君子。將相和
(三)道的作用: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姿態要低;身心柔軟;人與錢的關系
諸葛亮、司馬懿、周瑜;司馬懿不戰而勝
仁者無敵;道可養生:
帕瓦羅蒂向嬰兒學發音;
心存善念,必生婉容
(四)老子在傳道中的感慨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故建言有之:
要不斷積累,提升自己,道本身是給管理者寫的,是老子出關時送給管理者的)
如何讓鹽不咸
道在眼前:大家做個游戲,看誰閉氣時間長。
重在修自己的內心
面對時空唯有當下
老子認為道是最高標準
梁武帝求功德反而無德
(五)天下的道殊路同歸
三、老子的處世大道
(一)超越二元對立
(超越二元對立)黑人與白人:順已則是逆已則非
(二)懂得謙讓:不要自炫耀功勞,不要自夸。
毛主席深明道的精髓“謙受益,滿招損”
(三)學會靈活: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老子與耶穌
(四)不要張揚
范蠡隱退,白天(不)懂得夜的黑
建立自我追求無我:李嘉成
(五)內心安祥:身、心合一:老子是積極的
(六)修身:點、線、面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管仲:堅刁(對自己)、開方(對父)、易牙(對子)
堯憚位于舜
(七)無私才是最大的自私:無私,為人民服務
劉備請諸葛亮出山:先生不出山,天下蒼生若何
(八)老子有三寶: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自認為見識比別人高明晉臣
(九)平平淡淡才是真
減少物欲
孔子自評: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十)老子洞悉人心
(十一)同流不合污
(十二)老子深明人心、人性:柔弱勝剛強。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曹爽與司馬懿,兵法上的驕兵之策,他人的夸贊之詞
智伯與韓、魏、趙之間的矛盾
(十三)寵辱不驚
無欲則剛
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十四)有容乃大
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十五)冷靜
他人勸誡曾國蕃只用了一個字“靜”
曹共公薄禮與重耳
(十六)甘于人后:韓信受胯下之辱
(十七)貴在修己:不要自以為是
商紂王: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以為皆出己之下
(十八)無私:對子女的教育;無私是最大的自私;
天下為公
(十九)看清名利
知足的準確定義,不是口頭所說,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有些東西是人生的累贅
項羽
(二十)不要狹隘:不要二元對立,讓自己更多的處于死地
(二十一)虛榮不如有內涵:不要有虛榮心華麗的外表不如深刻的內涵
(二十二)靈活:鄧小平的靈活
(二十三)樂善好施:為什么高人見識遠;企業的義捐
(二十四)柔弱勝剛強:山不轉水轉
張居正:茍利國家生死以;周總理;新農村建設最初的那些年
(二十五)不爭論
經常受人的贊美和吹捧時,要當心危險;秦二世
四、老子的治世之法
(一)身段謙卑
包容周文王尊姜子牙為師
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
(二)應厚道淳樸,不應投機取巧
內方外圓
(三)因勢利導
齊國的簡禮因俗五月報政;
魯國的革禮變俗三年報政
(四)中和
(五)慎終如始
高考題:挖井"慎終如始",道德的每一章都是一篇論文,都可以進行模擬演練,甚至可以用此堵題。
(六)大與細,難與易
七擒孟獲孔子與老子的分歧,老子的更深遠,冤冤相報何時了,
(七)博大的胸懷
狄仁杰與婁師德
(八)積極的無為思想
自私的人是得不到天下的:袁世凱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知行合一,老子在自我感嘆,他已想象到后人對他的道會有很多誤解。
經歷與積累
課程標簽:國學與管理 | 國學與戰略 | 國學與團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