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耀老師:一個人的成功,是從“不要臉”開始!
- 瀏覽量:503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11-08
很多人都說,活著就時為了臉面而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認知,很多人在在意臉面的路上越走越遠,于是,就出現了一種現象:死要面子活受罪。
可其實,真正的成功都是從“不要臉”開始的。
前太平洋集團總裁嚴介和說:
“我們干大事的從來不要臉,臉皮可以撕下來扔到地上,踹幾腳,揚長而去,不屑一顧。”
太過于“要臉”反而會有很多的阻撓,更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損失,而“不要臉”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不要臉”不是說讓大家毫無底線,死纏爛打,而是有原則地放下面子。
“不要臉”的人,在機會出現的時候不會有那么多的畏首畏尾,他們會把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換回來的機會視若生命,而不是隨隨便便因為一點面子就放棄。
就好比在談戀愛的時候追求女孩子一樣,男生都說想要追求膚白貌美的女孩子,可在真正遇到膚白貌美的女孩子時卻不敢,因為覺得一定會被拒絕,怕丟失了面子。
李敖曾說:
“遇到漂亮的女孩,很多人都不好意思去追,怕人家拒絕沒有面子,那就證明面子比這個女孩重要,那你就活該錯過。”
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出現很好的機會,總是害怕于失敗而不敢去爭取機會,這種“要臉”的狀態,其實并不顯得有多偉大,多高尚,相反卻是不敢行動,不相信自己的表現。
大多時候,在職場上,升職加薪的機會只需要你放下面子去談個客戶,放下面子去跑一次業務,但是大多人因為害怕失敗,擔心失去面子,所以就選擇了“要臉”。
恰恰這樣才錯失良機,以至于可能很多年都碌碌無為,更別提要成功了。
太過“要臉”的人,往往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這種極度缺乏自信和自我意識的想法,總是會讓他丟失了自己。
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把眼睛盯在別人的評價上,因此忽略了自己的成長,這樣長此以往,便毫無進步,無所成長。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從北大辭職出來以后,作為一個北大快要成為教授的老師,換成穿著破軍大衣,拎著漿糊桶,專門到北大里面去貼小廣告的。
他剛開始內心充滿了恐懼,他想這里可都是我的學生啊,果不其然學生就過來了。
“哎!俞老師,你在這貼廣告啊。”
“是,從北大出去自己辦個培訓班,自己貼廣告。”
學生說:“俞老師別著急,我來幫你貼。”
他突然發現,原來學生并沒有用一種貶低的眼神在看他。
逐漸他就意識到,不用那么去在意別人的眼光,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長,才能去做自己認為對并且堅持的事情
“某某還會這個技能,我想他只會自己的專業”
“他應該不會,他哪里有這個本事”
......
太“要臉”的人,常常會陷入這些別人眼中的自己,漸漸麻木地認為自己就該是這樣樣子,就算沒有上進,沒有努力好像也無關緊要。
而正是這樣的認知,讓很多人不去成長,不去提高,慢慢在職場中喪失了競爭力,甚至被替代,被淘汰。
我們總是太過于在意別人的眼光,所以放棄了自我成長,這樣只會離成功越來越遠。
馬云在杭州師范學院的時候,走遍整個杭州師范,就要找出一個比他長得還難看的,結果找遍整個學院,一個都沒有。
后來他說:“男人的成就和他的長相成反比。”
這句話給了馬云強大的自信力,讓他堅定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績。
他給自己定了一些非常高的標準:要從專科變成本科,要變成校學生會主席,要跟學校的美女校花談一場戀愛。
結果他在大學四年全部實現。
1995年,馬云推銷公司的互聯網產品“中國黃頁”。
別人都認為這人是騙子,把他拒之門外,但他毫不在意,不怕拒絕,一家一家敲門,一遍遍“對牛彈琴”,兩年后,他竟然把營業額做到了700萬元。
后來,他創立阿里巴巴,資金遇到困難時,到處拉投資,厚著臉皮在投資人面前一遍遍地講阿里巴巴的宏偉藍圖。
別人都覺得他在吹牛,不愿投錢給他,但他全然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堅持到底,才有了如今的阿里商業帝國。
馬云的人生信條是:“不要臉,堅持不要臉!”
華為總裁任正非說:“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
那些優秀的人,懂得在合適的時候“不要臉”,懂得“不要臉”的重要性,而正是這樣,他們才會獲得更多機會,得到更多成長,最終取得更多成果,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放下不必要的“臉”,你才能靠近成功!
標簽:齊耀老師 齊耀 鼎興咨詢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