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更新 888次瀏覽
第一講:精益生產概論
一、什么是精益生產
二、精益生產的五個原則
1.價值:站在客戶的立場上
2.價值流:從接單到發貨過程中的一切活動
3.一個流:生產線保持的流動
4.需求拉動:按需求生產
5.盡善盡美:不斷創新突破、追求完美
第二講:精益生產意識
1.精益生產簡介
2.浪費與增值
3.增值與非增值
4.真效率與假效率
5.短板管理
6.團隊意識
第三講:精益生產的實施基礎—5S與目視管理
1.簡述5S管理與目視化呈現秘技
2.5S管理機制搭建與檢查標準規范
3.責任落實與獎懲分明
第四講:目視管理——直觀工廠
1.從管理的過程看
1)事前
2)事中
3)事后
2.企業關注度與目視化八八戰略應用
3.企業布局總平面圖
4.看板管理
5.安燈系統
第五講:問題意識
1.問題的定義
2.如何發現問題
3.問題分析與解決步驟
第六講:精益對象>八大浪費
1.不良品浪費
1)不良品浪費的識別
2)不良品浪費的危害
3)不良品浪費產生原因
4)不良品浪費思考互動
2.過量生產浪費
1)過量生產浪費的識別
2)過量生產浪費的危害
3)過量生產浪費產生原因及對策
4)過量生產浪費思考互動
3.過剩浪費
1)過剩浪費的識別
2)過剩浪費的危害
3)過剩浪費產生原因及對策
4)過剩浪費思考互動
第七講:精益對象>八大浪費
1.動作浪費
1)動作浪費的識別
2)動作浪費的危害
3)動作浪費產生原因及對策
4)動作浪費思考互動
2.庫存浪費
1)庫存浪費的識別
2)庫存浪費的危害
3)庫存浪費產生原因及對策
4)庫存浪費思考互動
3.搬運浪費
1)搬運浪費的識別
2)搬運浪費的危害
3)搬運浪費產生原因及對策
4)搬運浪費思考互動
第八講:精益對象>八大浪費
1.等待浪費
1)等待浪費的識別
2)等待浪費的危害
3)等待浪費產生原因及對策
4)等待浪費思考互動
2.管理浪費
1)等待浪費的識別
2)等待浪費的危害
3)等待浪費產生原因及對策
4)等待浪費思考互動
分享:八大浪費口決與視頻案例分析
第九講:IE工業工程概念
1.汽車工業分析
2.生產實例分析
3.工業工程起源(管理學起源)
4.工業工程的研究范圍
第十講:IE七手法
1.防呆法
1)防呆法的概念
2)防呆法的作用
3)防呆法的案例分析
2.動改法
1)動改法的概念
2)動改法的作用
3)動改法的案例
3.五五法
1)五五法的概念
2)五五法的作用
3)五五法的案例
4.流程法
1)流程法的概念
2)流程法的作用
3)流程法的案例
第十一講:IE七手法
1.人機法
1)人機法的概念
2)人機法的作用
3)人機法的案例
2.雙手法
1)雙手法的概念
2)雙手法的作用
3)雙手法的案例
3.抽查法
1)抽查法的概念
2)抽查法的作用
3)抽查法的案例
第十二講:價值流概念
1.價值流的定義
2.價值流、價值流圖的作用
3.價值流圖的結構
4.價值流圖的制作主過程
5.單件流概念
6.單件和作業生產
第十三講:全員生產維護與自働化
1.設備運行的有效率
1)總的設備有效性
2)全員設備維護
2.設備的能力損失
4.改進設備的有效性
5.全員設備保養
6.維修數據OEE
7.設備加工周期分析
8.自働化系統
第十四講:快速換型
1.快速換線/換型
2.快速換型改進機會
1)80%之改進機會來源于現場管理
2)10%來源于設備本身
3)5%來源于工夾具
4)5%來源于產品設計
第十五講:動作標準化與改善
1.工程分析與改善
1)程序分析和改善
2)線路分析和改善
3)人機分析和改善
4)聯合分析和改善
5)雙手操作分析和改善
6)流程重組、合并、刪減
2.動作分析與改善
1)動素介紹――17種動素說明
2)動素分析要領――動素的劃分與劃分適度的把握
3)動作經濟10條原則分述
4)研討與演練
3.作業測定和標準化
1)時間測定方法――測定方法與應用
2)標準工時的制定――重點講述制定方法及六步驟、生產效率計算
3)MOD法介紹――典型“預定時間標準法”講述、案例
4)標準化作業實施方法
--`制造工藝標準化實施步驟
--工序安排及作業內容標準化
--標準化作業指導書(WI)制定及員工培訓
--生產條件標準化:設備工具、物料
--員工作業動作標準化
--標準化作業與效率質量的關系
第十六講:提案改善
1.提案改善概念
2.改善評比
3.改善案例
4.八步法推行改善
第十七講:物料運動和拉動系統
1.拉動系統:看板如何工作
2.拉動系統:補充看板工作系統
1)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按正確的路線
2)把正確的物料送到正確的地點,每次都剛好及時
3)每次都剛好及時
第十八講:精益計劃
1.精益實施策略
1)為什么我們公司要精益生產
2)角色和培訓
3)差距評估及精益指標
4)精益進程時間表
2.堅持全方位的變化
1)生產部門
--把支持功能從中央分散,建立產品團隊
--用團隊解決問題并施行改進
--整頓工作場地
--消滅浪費,實施流動
2)計劃調度部門
--依靠“拉式”系統
--監控更少的工作中心
--通過目視控制系統來管理
3)維修管理部門
--設備可用性與可靠性成為焦點
--單元/流動線施行預防性維護并監控停工時間
--快速換型生產與靈活性成為焦點
--單元/流動線工具與換型管理
4)質量部門
--用失效模式分析設置監控/檢驗點
--在可能的地方進行差錯預防
--支持作業單元/U型線團隊處理改進事宜
5)采購部門
--供應與需求“拉動”速率相連接
--采購的準則:交貨期–質量–價格
--供應商需要培訓與技術支援
6)市場營銷部門
--準確及時的需求信息反饋
--小批量觀念,而不是累積大訂單對生產的沖擊
--避免緊急訂單
--促銷策略與營運部門一同制訂
7)產品開發部門
--以可制造性設計/可裝配性設計為重點;
--標準化產品;
--一次性合格生產設計;
--減少設計與成形產品的周期時間;
8)工藝部門
--標準化工藝;
--生產線速率/節拍時間的考慮,遠離傳統的“工位效率”的考慮;
--差錯預防工藝;
--將焦點從提高單個工序效率變更到消除約束(瓶頸,生產能力,可靠性與柔性)上;
9)人力資源部門
--實行培訓計劃
--支持問題解決團隊/建議制度
--企業文化和績效考評系統
3.精益征程:路有多長?
4.精益實施之進程
第十九講:成敗在執行6D手法
1.方案及目標如何實現?
2.日計劃——每日工作任務分解
3.日準備——每日做好工作準備
4.日協調——每日信息、資源快速溝通
5.日攻關——每日打通管理瓶頸
6.日稽核——每日稽查、查反復、反復查
7.日考核——每日成果兌現
第二十講:課程總結與升華
1.革除執行的四大陋習
2.管理思維轉變
課程標簽:生產管理,精益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