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與親,領導者向下溝通的法寶
- 瀏覽量:1365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5-03-31
領導者始終關注用什么來領導組織或企業?客觀上,領導者有兩個方法,一是走在前面指引方向,二是站在后面督促前行。無論是指引還是督促,都少不了和團隊的持續溝通。向下溝通,對于領導者來說,不是技術難題,難就難在,領導者以什么樣的狀態和姿態?我們認為,聽與親,是領導者向下溝通的法寶。
關于傾聽
一個善于傾聽的姿態,在職業人士中并不鮮見,但鮮見的是,作為領導者面對下屬有這樣的姿態。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禮儀實踐中,下對上,少對老,臣對君,子對父,是需要謙和、恭敬和尊重的,反之,卻沒有絲言片語,這是傳統文化的缺失,在組織與企業文化當中,同樣如此。
謙和真誠的傾聽,是領導者展示接納的胸懷和關注的誠意,比什么溝通技術都要來得有意義。領導者與下屬溝通本就是一個雙向交流的平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肩負著說給下屬聽做給下屬看同時聽下屬說看下屬做的雙重責任。在實際工作中,許多領導者或者是重視了前者而忽視了后者,或者是善于自己說而不善于聽下屬說,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屬的自由表達,影響了溝通的質量和效果。西方學者做過統計,1000個高效團隊的領導者,90%以上的領導者都是擅長并耐心傾聽下屬的高手。細想一下,我們究竟有多少耐心聽下屬的話?有多少次全程傾聽而不是總在中途打斷?又有多少次沒有弄懂對方的意圖就發布了工作要求?
傾聽與聽是有區別的,傾聽雖然以聽到聲音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對聲音必須有所反應。傾聽必須是人主動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必須思考、接受、理解,并作出必要的反饋。可見,在我們傾聽時不僅僅要接受、理解別人所說的話,而且同時也要接受、理解別人的手勢、體態和面部表情。傾聽就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接受、吸收和理解對方的思想、信息和情感的過程。
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把自己的全部經營秘密歸結為一句話:細心傾聽他人的意見。由于他能充分認真地聽取各個層面的意見,所以處理問題時總是胸有成竹、當機立斷,表現出敏銳的判斷力。領導者進到下屬的心坎,才會真正無往不利,才會真正得到尊敬,才會真正一呼百應,只有這樣的領導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領導者。
那么,怎樣才能實現傾聽的最佳效果呢?
一是神情專注,興趣盎然。下屬愿不愿意講,敢不敢大膽講,能不能說真話,關鍵看領導者是否愿意聽認真聽并真誠地想聽。如果領導者在下屬說話時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樣子,或閉目后仰似聽非聽,或神情木然呆坐呆聽,就會使下屬覺得自己的話領導不感興趣,從而感到沮喪,很容易傷害下屬的自尊心,也難以得到下屬的真心話。
二是適時引導,呼應自如。領導者在與下屬溝通時,要能夠根據下屬陳述的內容,采用恰當的方式表達出對他的理解、信任、支持以及不同的意見、見解等,以便形成一種交互對話的氛圍,讓下屬感到領導的真誠和關注,形成與老鄉、朋友嘮磕那樣的輕松自如。
三是耐心冷靜,控制不良情緒。下屬在發言時,由于受自身認知水平、性格、語言表達能力和心情好壞等因素的影響,說出的話有時難以得到領導者的認同,甚至會引起領導者的不悅和反感,這都是常有的。在這種時候,高明的領導者一定會控制和調節好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始終處于平心靜氣、和顏悅色的狀態。
四是誠懇實在,給下屬以可信賴感。說理要實在,領導者能否說服下屬,關鍵要看其所說的話是否符合客觀實際,是否能把話說到點子上。反饋要實在,有能力解決的要當場拍板,盡快抓好落實,不能解決的要做好解釋工作。做人要實在,領導者要厚道一些、樸素一些,如果領導者小肚雞腸,稍不如意就假以“顏色”,抓辮子整人,下屬對你只會敬而遠之、怕而躲之、恨而忍之,又怎能推心置腹地與你交流呢?
關于親和
領導風格可以多樣,但不論是哪一種,領導必須具備親和力。
團隊管理中,有些領導者很自負,認為自己的團隊對自己100%的滿意度,所有的下屬都推崇和擁護自己,因此可以唯我獨尊。這是很危險的。在組織管理中,實際上并沒有100%滿意度,只有不表達的不滿意。那些偽認同,就如同民眾對獨裁者的擁護那樣,藏得越深越是危險。
那么,領導者如何提高親和力呢?
一是關注員工需求。親和力不是裝出來作出來的。任何情況下,了解員工的心聲很重要,但是員工是不會輕易說出心聲的,除非他對你沒有了防備,把你當成了真正的自己人。員工的需求,從傾聽中來,更來自于對員工的細心關注。很有時間,員工需要的不只是錢,即使是合理的報酬,也都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和關注的基礎上的。
二是理解。理解太重要了。論點可以不多,看法可以不一樣,但理解卻不能沒有。什么是理解?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人非圣賢,熟能無過。你的用心我理解,如果不理解你的用心,但至少你的困境我感受到,如果無法感受到你的困境,至少,你的狀況我能明白……并非一無是處,你總有我理解的地方。不僅心里理解、更要說出來做出來。
三是例同。錯,很多人都犯過;年輕,每個人都有過。下屬犯錯,告訴他沒什么了不起的,我也曾經犯過,關鍵是知錯能改。實際上,會犯錯的人比不會犯錯的人更真實,但知錯能改會屢教不改卻強千百倍。
四是分享。用下屬的觀點、站在下屬的角度,基于下屬的利益,通過說與做,讓下屬明白懂得并有所收獲,這就是領導的分享力。心放在一起,才會成長,才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