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訓基礎知識
【第一節】
教學目標: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通過本節學習,一是使學員了解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培訓。通過本質屬性的把握,更好地履行培訓“直接有效”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從而避免傳統教育觀、人才觀、教學觀對培訓教學的影響;二是了解培訓師職業模型,進一步矯正自己的傳統教學行為;三是明了培訓師職業修煉的路徑,提高自身修養和文化底蘊。
(一)教育與培訓的識別
1、識別在培訓中的意義
2、識別工具的應用
3、案例分析
(二)內訓師的基本職責
1、確認培訓需求
2、設計課程培訓
3、實施培訓教學
4、進行評估評價
5、《ISO10015國際培訓標準》精神下的職責特征
6、內訓師職業模型的構成
(三)內訓師職業素養修煉
1.道德能力的修煉
2.影響能力的修煉
3.溝通能力的修煉
4.傳播能力的修煉
5.學習能力的修煉
6.創新能力的修煉
(四)成人教育心理學基礎
【第二節】
教學目標:學習主要的成人學習心理學知識和基礎的教學原則,并能在培訓教學中熟練應用,從而知道學員“喜歡怎樣的接受方式”,“怎樣才能提高成人的學習效率”,提高學員學習積極性。
1、成人學習與“多感官與感知效果”
2、成人學習與“距離與注意力”
3、成人學習與“暗示與潛意識”
4、成人學習與“寓教于樂”
5、成人學習與“興奮與抑制”
6、成人學習與“強度動力”
7、成人學習與“馬斯洛理論”
8、成人學習與“認知的功能”
9、成人學習與“揚長避短”
(五)成人的教學原則
1.理論聯系實際及現實應用
2.啟發教學及現實應用
3.循序漸進及現實應用
4.因材施教及現實應用
5.直觀原則及現實應用
6.鞏固原則及現實應用
二、如何確認培訓需求(6學時)
【第三節】
教學目標:一是解讀培訓課程需求,把握需求的“三大特性”,牽住“確認需求”的牛鼻子,使學員對培訓課程需求及本質特性有清晰的認定,為尋找培訓課程需求打下基礎;二是教會學員向什么人去搜集需求信息,對不同的人用何種搜集方法向不同的人搜集那些不同的內容等;四是能夠從繁雜的差距信息中,提取到最緊迫、最重要的能力“核心短板”。
(一)認識培訓需求
1、差距的廣泛性
2、差距的動態化
3、差距的角度差異
(二)培訓需求的調查方法
1.閱讀法的應用技巧
2.面談法的應用技巧
3.觀察法的應用技巧
4.問卷法的設計技巧
5.標桿法的應用技巧
(三)獲取培訓需求信息的內容
1、企業組織信息(企業需求、任務需求、效益需求)
2、課程信息
3、個性信息
(四)對培訓需求的鎖定
1.如何使用“定度法”
2.如何使用“定量法”
3.如何使用“定點法”
4.核心差距的邏輯分析
5.管理“消差”的排除
三、如何設計一次內訓課程(重點)
【第四節】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一是形成提煉培訓目的能力,了解《ISO國際培訓標準》提出的“六大制約因素”和其他潛在的學習障礙,并科學地進行技術回避;二是確認開發依據,選擇開發策略,了解開發流程,熟悉開發要素,形成圍繞培訓需求,遵循課程開發原則,選擇合理方法開發培訓課程、編寫課程大綱的能力。
(一)學會分析主要制約因素
1、利益障礙剖析
2、文化障礙剖析
3、技術障礙剖析
(二)設計培訓課程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3、人員培訓與企業戰略和文化相適應的原則
4、培訓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
5、人格素質培訓與專業素質培訓相結合的原則
6、課程目標對勞動者需求的直接性
7、知識服從技能要求
8、經濟、時效
9、重視崗位工作要求對課程的影響
(三)課程開發的方法
1、應急課程的開發基礎
2、前瞻課程的開發基礎
3、標準課程開發的基礎
(四)課程開發的流程
1.確定課程名稱
2.分析課程需求
3.確定課程目標
4.分析難點、重點
5.設計7要素課程
6.開發課程大綱
7.試講與改善
8.形成PPT課件
9.編寫教材
【第五節】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掌握分科課程理論和活動課程理論下的“能力中心法”、“任務分析法”等課程設計方法,掌握“魚骨結構”、“總分總結構”“麥肯錫結構”、“金字塔結構”、“MSS結構”等常用課程結構方法和應用技巧,為其他設計元素提供“綱“性依據;同時學習常見培訓方法,使之有效地為課程內容服務。
(五)培訓內容與教學方法的設計
1.主要的課程設計方法
2.常用的課程結構
3.培訓方法設計“五原則”
4.常用培訓方法的優劣分析和選擇技巧
5.手部游戲20法介紹
【第六節】
教學目標:天下資源為我所用。通過學習,豐富對培訓物資、材料、器材等的想象力,學會建設、學會選擇、學會布置,學會調動,為培訓最大限度地提供最豐富的資源支持,創造最適合成人學習的學習氛圍。
(六)培訓資源與場地設計
1.宏觀資源的運用
2.《培訓微觀資源工具》的設計技巧
3.學習環境的設計
(1)專業培訓場地
(2)常規教室布置指南(面積、色彩、裝飾、排列、安康等)
(七)課堂交流形式的設計
1.常用交流方法介紹
2.常用交流方法的應用
四、編寫培訓課程大綱,制作PPT(重點)
【第六節】
教學目標:一是學習課程的內容、結構、方法、課程等的設計知識和制作相應的PPT電子課件知識;二是在掌握知識基礎上,訓練學員的大綱寫作和課件制作能力,完成學習、設計、點評、修改、完善、評價的能力訓練過程。
(一)課程大綱的編制與完善
1,培訓大綱編寫的六要素
2,培訓大綱的結構與格式
3,內容的提取方法與設計技巧
4,《培訓課程大綱》講評與完善
(1)經營、管理課程講評與修改
(2)專業、業務課程講評與修改
5.《培訓課程大綱》的編寫與現場分析點評(重點)
(二)如何制作具有視覺沖擊力的PPT
1.制作PPT五大誤區
(1)信息超載
(2)通版應對
(3)文字化
(4)喧賓奪主
(5)邏輯破碎
2.色彩知識
(1)原色
(2)間色
(3)復色
(4)混合原、間色
(5)暖色
(6)冷色
(7)中色
(8)色彩搭配原則
3.字體的視覺特點:
(1)黑體的視覺特點
(2)宋體的視覺特點
(3)楷體的視覺特點
(4)隸體的視覺特點
(5)高橋法的使用技巧
4.背景視覺技巧
(1)色彩對比
(2)字號對比
(3)動靜對比
5.制作PPT的六大攻略
(1)整體設計
(2)邏輯是PPT的靈魂
(3)簡潔即美
(4)讀圖時代
(5)調動通感
(6)持續改進
6.PPT講評與修改
五、登臺授課技巧(重點)
【第七節】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一是塑造形象,規范臺風,提高語言能力,增強表達效果,使課程得以“完整、準確、簡潔、生動”地得到傳播或復制;二是進行嚴格的登臺訓練,重點解決“上臺緊張”、“肢體劣習”、“口語多發病”等,實現從管理專家、技術專家到培訓專家、課堂講家的轉變。
(一)未雨綢繆與講臺準備七步驟
1、如何復審本節課的目的和課程目標
(1)SMART原則:+C(挑戰性)
(2)如何捕捉形成性評估的征兆
2、如何復審目標學員構成
(1)年齡對語言風格的偏好
(2)性別對理念與工具的影響
(3)學歷、職務對內容容量的注意
(4)課程基礎與因人施教
3、如何根據復審結果增、刪案例
(1)將講授變為演練(訓練)的技巧
(2)移植案例的技巧
(3)增強案例的親歷性
4、如何編制“凱洛夫”卡片
(1)凱洛夫五節點
(2)卡片的內容與格式
5、如何檢查場地、布局等
(1)標準化菜單
(2)常見課堂布局的優劣分析
(3)建立“安愉第一、尊重為先”的第二課程
6、如何控食和設置時間提示
(1)尊重飽吹餓唱的生理意義
(2)時間控制的方法介紹
7、如何進行儀表儀容準備
(1)講臺角色定位的28字箴言
(2)時、境、事、制、己的國際通則
(二)講臺角色的定位
1、怎樣實現莊重親和的角色效果
2、“時境事制己”的儀表儀容
(三)臺風的把握
1、出場的場地要求
2、出場的氛圍要求
3、站姿、站位要求
4、人與桌、椅、臺等的結構位置與調整
5、人與麥的關系
6、目、口、唇、舌的處理
7、515氣場的應用
8、《講臺實戰60法·如何上好培訓課》解讀(另有正式教材;作者為主講人)
(四)如何實現“印刻效應”
1、如何利用介紹個人經歷開頭
2、如何利用觀察現場反應開頭
3、如何利用進行游戲暖場開頭
4、如何利用介入課前調查開頭
5、如何利用引用名人名言開頭
6、如何利用突發驚嘆陳述開頭
7、如何利用借用驚嘆數據開頭
8、如何利用使用相關笑話開頭
9、如何利用故事典故導入開頭
10、如何利用打造視覺道具開頭
……略
(五)課堂語言技巧
1、課堂口語技巧
(1)文學語言與課堂語言的特點與識別
(2)如何說的主題集中、鮮明
(3)如何說的準確、簡潔、生動
(4)說之“七律”
2、課堂語言能力訓練
1.語言目的性訓練
2.語言結構訓練
3.杜絕授課龐雜信息訓練
4.觀點概念的支持訓練
5.印刻定理的應用
6.類比法的應用
7.逆向法的應用
8.演繹與歸納的應用
9.數字的應用技巧
10.文字、語法、修辭的應用
(六)身體語言的運用
(1)7590原則
(2)手與眼的配合
(3)10種錯誤的握手方式
(4)掌聲啟發與科學鼓掌
(5)手掌的運用
(6)手指的運用
(7)手部動作與目光
(8)手部動作與腿部的配合
(9)目光的運用
(七)控場技巧
1、目光控場技巧
2、聲音控場技巧
3、提問技術技巧
4、聆聽技術技巧
5、應答技術技巧
6.特殊情況的處理
(1)如何應對“極好爭辯”的人?
(2)如何應對“走題”的人?
(3)如何應對“個性沖突”?
(4)何應對“發牢騷”的人?
(5)如何應對“提出完全錯誤問題”的人?
(6)如何應對“表達不清”的人?
(7)如何應對“私自談話”的人?
(8)如何應對“快速反應支持者”的人?
(八)結尾技巧
1、凱洛夫法五環節的使用
2、艾賓浩斯記憶線的應用
3、常用8種結尾技巧
六、讓你的聲音更美好
【第七節】
教學目標:通過學習呼吸、發聲、共鳴、吐字、語氣、重音、節奏等知識,掌握科學發聲方法,提高語音質量,基本形成悅耳、豐富的課堂語音,形成可以承擔大音量、高強度、連續教學的能力。
(一)語音的美學構成
1.正確清晰
2.明快清脆
3.圓渾清亮
4.富麗清新
5.堅韌清越。
6.音節讀準
7.音節協調
8.韻調和諧
9.語氣藝術(氣的徐、促沉、滿、、提、短、粗、細、少、多的處理技巧。)
(二)學會正確的呼吸
1。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訓練
2.呼吸訓練要點
3.共鳴訓練
4.音量訓練
5.音質訓練
6.吐字訓練
7.讀句訓練。
(三)語音練習與點評
七、培訓評估的實施技巧
【第八節】
教學目標:一是學習主要的培訓評估方法,學會設計一、二級評估工具;二是能夠針對具體培訓設計能滿足評價需求的培訓評估方案;三是學習執行評估方案,尤其是能夠搜集豐富的評估信息、分析和提煉信息,進而形成評估結論的能力,為進行更廣泛的培訓成果分享,提供(撰寫)真實、權威、可參照的《評估報告》。
(一)進行評估的可行性分析
1、終結性評估的優劣及使用時機
2、形成性評估的優劣及使用時機
3、培訓評估“五不要”:
(二)掌握“柯氏四級評估模型”
1、第一層級──“反應性評估”及使用條件
2、第二層級──“學習性評估”及使用條件
3、第三層級──“行為性評估”及使用條件
4、第四層級──“結果性評估”及使用條件
(三)如何設計培訓評估方案
1、確定評估對象
(1)如何評估學員成績?
(2)如何評估培訓課程?
(3)如何評估培訓師資?
(4)如何評估培訓的管理與服務?
2、制定標評估準
(1)如何保證評估標準的先進性
(2)如何保證評估標準的統一性
(3)如何保證評估標準的適用性
3、確定搜集評估信息方向
(1)從學員中搜集及資料內容
(2)從培訓師方面搜集及資料內容
(3)從觀察者搜集及資料內容
(4)從專家方面搜集及資料內容
(5)自我評估及資料內容
(6)從出資人方面搜集及資料內容
(7)從部門、車間管理者處搜集
(8)從同事方面搜集及資料內容
(9)從培訓接觸者處搜集及資料內容
(10)客戶方面搜集及資料內容
4、確定搜集評估信息方法
(1)通過試卷等培訓原始資料收集信息
(2)通過觀察收集信息
(3)通過面談收集培訓評估信息
(4)通過調查問卷收集培訓評估信息
5、怎樣使用評估信息
(1)集中趨勢分析
(2)離中趨勢分析
(3)相關趨勢分析
(4)調查統計法
(5)德爾菲專家咨詢法
6、如何撰寫《培訓評估報告》
(1)培訓概況
(2)評估信息形式與來源
(3)陳述、分析評估信息
(4)評估結論
(5)調整或改進的建議
(6)附錄
八、培訓師擅長課程展示與綜合點評(重點)
【第九節】
教學目標:檢驗培訓成果,進一步訓練和提高培訓師的登臺授課能力:一是檢查其課程的內容的針對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二是檢查其課程的設計的科學性、藝術性、實用性;三是檢查其課堂的表現力和影響力,完善其口語和肢體語言技巧;四是為培訓師職業能力的完善和提高提供借鑒的路徑。
(一)培訓師登臺點評工具的應用
課程標簽:通用管理、團隊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