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來,房企需要換個活法(上)
- 瀏覽量:730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5-04-01
面對未來,房企需要換個活法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房地產高速發展十余年后,隨著經濟轉軌以及2015年人口“拐點”的到來,也將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房地產將告別規模擴張、野蠻生長,市場進入一個相對平穩和理性的低速發展階段,價格將在市場調節下最終趨于合理。這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房地產告別過熱追捧、過快發展的“黃金十年”,轉入低速增長和平淡發展的新常態,房企需要換個活法了。
一、變“速度-規模”型發展為“質量-內涵”式發展
萬科從1997年起坐上中國“地產一哥”的位子,直到2014年易主綠地。萬科到2000年時銷售過1千億元,超過美國的帕爾迪房屋公司而成為全球最大的開發商。萬科年銷售規模突破第一個1千億元,用了26年;從1千億元到2千億元,只用了4年。再從行業面上看,2014年,共有7家房企銷售過1千億元,而銷售過百億元的房企則達80家。這份靚麗的“成績單”似乎仍在昭示著行業“光明的前景”。但是透過數據的背后,我們不難發現,近幾年行業過度營銷、需求“透支”、市場增長乏力、房企分化加劇(意味著絕大多數中小房企將會消失)等種種隱憂。
在百億級企業一大片,千億級企業排成隊,“一哥”之爭的門檻已上升到2000億級的房地產行業,應該說目前已到了規模見頂的時候:一方面,市場和行業大背景促使房地產“規模見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之下城市居民可預期的收入增長有限,人口“拐點”的到來,城市住房保有量巨大,保障房逐步分流低收入購房者;另一方面,中國房地產“跑馬圈地”的時代已經結束,過去十多年全民購房熱潮下催生出的今天市場上這些地產“大鱷”,在市場已經降溫的大環境中很難繼續快速膨脹其規模。
正因為如此,在歲末年初熱鬧的有關“地產一哥易主”輿論氛圍中,我們看到萬科和綠地還算是保持了必要的頭腦冷靜。萬科掌門人王石再三強調“有質量的增長”,說要“忘記數字,在更有價值的方向上做探索”,總裁郁亮說“未來萬科更關注回款”;綠地掌門人張玉良則表示,非常贊同萬科“不刻意追求規模”的態度,說綠地“對規模已經不在乎”。
從房地產發展模式上講,在綠色環保、低碳節能和節約資源的國家大戰略要求下,過去那種“拿地──蓋房──銷售”的簡單輪回,爭項目、拼資源、比速度的粗放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生存和立足。房地產行業和企業必須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這就要求房企轉變發展觀念,放棄規模和速度沖動,變“速度-規模型”發展為“質量-內涵式”發展。在項目規劃、建筑設計、土地和空間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研發,以及資源節約和集約方面下功夫。僅以“工廠化造房”為例。目前我國95%的建筑都屬高耗能,房地產建筑長期停留于現砌現澆的施工作業方式。而根據歐美日和國內企業研發應用的實際來看,固材預制化、再現場裝配的“工廠化蓋房”,可以節約固材80%,節約用水30%,減少建筑垃圾80%,降低能耗70%,工期還能提前30%至70%。在工廠化造房方面,歐洲的比例超過50%,美國在55%以上,而日本更是達到80%以上,中國目前則不到5%。在中國房地產界,萬科是最早致力于工廠化造房的企業,1999年投入巨資成立“萬科建筑研究中心”,王石2003年提出萬科要“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近幾年萬科的預制混凝土外墻技術、裝配式內墻技術、內外墻免抹灰技術三大成果已轉化為實際應用。2013年萬科新開工主流產品中,三項工業化應用的比例分別達到8.3%、38.8%和29.1%,而據萬科2012年制訂的《工業化三年發展目標》計劃,2014年這三項技術的應用分別要達到20%、60%和50%。這無疑將使萬科在工廠化造房領域具備技術優勢和領先地位,同時也使萬科具備工藝優勢、施工工期優勢和逐步形成成本優勢(萬科的工廠化造房成本目前已接近于傳統方式建房,還將逐步降低),并能提高萬科的企業形象。
標簽:面對未來,房企需要換個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