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8 更新 268次瀏覽
第一部分:責任大于能力
l認清角色忠于公司
四種角色
四大角色:上司、同僚、下屬、自己
錯誤角色分析:老好人、自然人、官員、民意代表
忠于公司,還是忠于職業?
四種工作觀分析:雷鋒精神、雙贏、注重自己、混日子
職業化的思考:為自己負責,與公司共贏
l責任心VS能力,企業核心人才素質分析
——明了人才最重要的三項素質
一級人才最重要的三項素質分析
值得信賴的人應該怎么做
如何讓自己從沙子到珍珠
責任是卓越的原動力
責任保證績效
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員工
盡職盡責才能締造完美工作
l任務與責任
完成任務不一定創造價值,致力于創造價值,就是責任心
不能創造價值的勞動是無效的勞動
上班不是拿工資的理由,為公司創造出期望的價值才能換得自己的報酬
l“服務外包思維”——我是我工序的老板。
我必須完成公司下達給我的訂單,我才能獲得收益;
如果我不能如期按質量完成訂單,那么我將失去以后獲得訂單的機會。
l責任的境界:完美與零缺陷
孫子論兵:凡事先知其害然后再知其利
責任見之于細節
責任于一勞永逸的結果
責任思考:自身是責任之源
責任是一種使命
第二部分:服從與執行
l任務是一切責任的前提
任務執行不到位一票否決
l遵守制度
規則和紀律一定遵守,但決不應該成為你墨守陳規的借口
l“絕對”服從
——從封建倫理看執行文化:領導永遠沒有錯!
重視上司的威信:絕對服從!尤其在外!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君臣父子的企業解讀
領導真錯了怎么辦:樂百事面對董事長撞墻的應對
l拒絕借口,勇于負責
——走出“有理走遍天下”的借口誤區
中國員工現狀:習慣辯解,尋找借口,推卸責任……
中西管理思想的核心區別之借鑒
從乾隆給紀曉嵐的贈言看執行過程中講道理的利弊分析
“不講道理”的三個前提和三個建議
分享:西點軍校校訓帶來的重要啟發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
不能因為老板不好,就影響自己對工作的認真態度
堅決執行,不做多余的辯解,不找牽強的借口:
l集中力量緊隨目標:給我任務,指明方向,我一定按時完成
用責任心去執行任務
沒有不可能:我一定能,我一定做到,我能行
永不放棄,鏟除一切阻礙
失敗了不是倒下去的借口,不是放棄的理由。
第三部分:敢于承擔責任
l責任歸因模式:
當失誤或者是責任沒有完成時,你是把責任歸于自己、老板、還是其它?這種習慣性的潛意識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成敗,我們都受此影響而自己卻常常感覺不到它?
不同的責任歸因模式,不同的人生結局,你是一貫的從別人身上找借口還是從自己身上找辦法?
責任歸因模式是一種思維定勢,不改變這種思維定勢,就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l敢于承擔責任:
對已經發生的問題敢于承擔責任,勇于反思自我,接受處理,自我總結,調整自我,重新再戰。
對于未然的敢于承擔責任,聚合力量,勇于挑戰。全面監控,迅速反應,勇于負責,大膽開拓。
既然不敢承擔責任,說明擔不起這種責任,就應該另選賢能。
敢于承擔責任并不是事事越權,藐視上級的存在,而是一種態度,在必要的時候,勇于負責,該出手時就出手。
只有那些能夠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
敢于承擔風險,才能盡快成長,在同僚中脫穎而出。
艾森豪威爾:要做正確的事,該做的事,而不是能夠贏得別人贊賞的事
l責任的角色平衡
同一角色的關鍵責任與次要責任
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工作是人的第一職責
領導者的責任:組職下屬完成任務,讓下屬具有責任心
第四部分:全力以赴,盡職盡責
l盡職盡責、自動自發,讓責任成為習慣
——職責范圍內的主動性:從優秀到卓越的必經之路
自動自發的三個維度:
1主動行動,做到最好
從“穆罕默德的移山大法”到“會買番薯的經理”
2主動匯報,請求指示
從某總經理升遷背后看“主動匯報”的重大功效
3主動應變,維護形象
“詛咒”的輪回/車間里的閃爍燈/加班的徐總
要點:不要只做老板吩咐你做的事,敬業:責任的延續
l從應付工作到履行責任
l全力以赴
絕對不要滿足,即使你非常能干,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還有一些和你一樣聰明的人在不停的奮斗著
l態度決定一切
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你能做什么;動機決定你做什么;態度決定你能把這件事情做的有多好
課程標簽:職業素養、陽光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