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初——讓凡事簡單化
- 瀏覽量:755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5-04-16
企業家開公司之初,面對數以百計的決策,常常想要讓每個決定都達到最優,有時會通過創新來達成。但是,一個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最好還是放在最重大的問題上。雖然我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是針對美國公司的,但是,有些創業的實踐經驗是公認的:
1. 企業結構。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商業實體,如公司,合伙企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合作社。你的公司結構應有三個特點:第一,如果不能讓投資者感到舒服,至少要讓他們感到了解。第二,可以賣給其他公司,或賣到公眾股市,第三,可以為員工提供獎金獎勵。在美國,如果你的目標是打造“下一個谷歌”,就要成立一個特拉華州的C公司(根據美國聯邦所得稅法,C公司是指公司老板單獨交稅公司。)
2. 知識產權。要建立一個公司,應當獲得明確知識產權。這意味著,你不會受到前雇主任何訴訟的風險,也不需繳納因知識產權侵犯別人專利所產生的費用。此外,知識產權和許可證應該屬于公司,而不是創始人。因為,如果創始人一個不開心,將知識產權帶走離開,將對公司造成損害,這會是你不愿看到的。
3. 資本結構。這指的是公司的所有制。有四個需要注意的地方:1)很少有創始人自己持有大部分股份的,他們也不愿意再把股給到員工。2)一小群絕對控制投資者不希望稀釋股權。3)一些小投資者讓管理股東變得非常麻煩。4)前幾輪高估的融資,讓新投資者失去興趣。
4. 員工背景。需要關注的是這樣一些人,已是夫婦的管理者們,彼此是親屬關系的管理者們,坐在高級職位上,卻資歷不夠的人,有過刑事定罪的高級職工。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創業公司不是精英群體。
5. 遵守法規。遵守州或聯邦的法律和法規,注意拖欠稅款問題,資格不夠的投資者問題。法規問題會導致錯誤管理,這樣的錯誤無法讓人接受,并會阻礙公司發展。
有些專家寫了整整一本書來闡述著五個原則,而對于這些復雜的問題,我只是進行了簡單的解釋,所以,不要根據我的簡單解釋而做任何決定。這里,你只需要知道你不懂哪里,然后找個專家來把問題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