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供應鏈金融?不妨從這三個方向切入
- 瀏覽量:552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06-03
供應鏈金融,簡單講是充分利用整條供應鏈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采用更豐富的增信手段,提高整條供應鏈的協同效應,并優化整條供應鏈的結算和融資成本。所以“三流”、“增信”、“提高協同”和“優化成本“四個關鍵詞很重要。
具體來說,“三流”整合是“增信”的前提條件之一,也將成為供應鏈金融創業團隊的內功之一。
“增信”是解決原有供應鏈金融授信不足的利器,絕大多數供應鏈金融改造本質上或是對核心企業和供應鏈本身增信,或是對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單筆交易增信。
“提高協同”是供應鏈金融達到的結果之一,通過對賬期、利率、還款方式等的調整,促進上游企業和外協企業對核心企業的供應能力,提高下游經銷商等渠道商的采購能力,提升整條供應鏈的協同效應。
“優化成本”是最明顯的供應鏈金融的結果,主要指資金結算成本和整體融資成本的節省。
從目前國內供應鏈金融的創業企業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核心企業切入
核心企業天然具有做供應鏈金融的優勢,這種模式切入點主要有兩種:
a. 類傳統金融機構
一種類似傳統金融機構,與核心企業綁定,通過給核心企業本身授信,并給上下游一定支持,同時由核心企業幫助強依賴的上下游企業規劃融資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對整條供應鏈授信。比如背靠農機和農資大廠,幫助下游經銷商直接給農機和農資核心企業提供資金,并由核心企業做出條件回購承諾,解決下游經銷商的資金困難,同時幫助核心企業平滑銷售和倉儲成本的周期性,解決資金回籠、產能過剩等問題。這種模式的核心之一在于BD核心企業,對團隊BD能力要求高。
b. 類傳統財務公司
另一種是類似傳統核心企業的自有財務公司,作大型集團企業的“內部銀行”,幫助大型集團企業實現上下游子公司之間的融資優化,同時也幫助這些巨無霸型的集團通過自有資金或銀行的信貸額度打理上下游的融資需求,提高整體集團層面的協同效應。
比如背靠大型汽車集團,幫助其打理內部零部件制造廠、整車制造廠、內部經銷公司、自有4S店集團等之間的融資安排。不過這類企業與核心企業強綁定,筆者個人感覺不太適合創業公司,也不太適合VC投資,最后的結果更多是核心企業參股或收購。
2、數據切入
對于創業公司,從“三流”中的信息流切入可能是更容易彎道超車的模式,目前常見模式有三種,其核心都是積累數據,做到對供應鏈的足夠了解,從而完成對供應鏈的增信:
a. B2B切入
打通交易閉環的B2B平臺天然具有企業的交易數據、物流信息和資金數據(例如平臺預留款等),更容易對整條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進行增信,同時由于結算發生在平臺上,除了融資安排,更能夠幫助供應鏈優化結算成本,提高結算效率,再者,平臺上聚集了上下游很多同類企業,在不良資產處置上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總之,B2B切入模式依然是最適合改造的模式之一。
b. SaaS切入
SaaS切入供應鏈金融的基本假設在于,相比B2B平臺的交易數據和物流信息,SaaS可能擁有更多企業內部的數據,比如打通ERP,就能得到企業真實生產和經營數據,打通CRM,可能了解企業真實全部的業務往來情況,這些數據都更有利于增信。
比如作為商旅SaaS,服務于TMC(差旅管理公司),在了解了TMC的詳細業務數據和應收賬款之后,幫助TMC解決賬期問題,提升TMC的資金使用效率,讓TMC能快速擴張。這種SaaS模式的問題之一在于不僅需要切入經營數據,還要切入交易信息,并非所有SaaS都能獨立完成對供應鏈金融的切入。
同時,在行業的選擇上,由于SaaS廠商天生強IT屬性,對行業內的“坑”的把握將至關重要。例如在本段例子中,TMC就是一個很好的行業,因為該行業壞賬率極低且賬期長,非常適合沒有不良處置基因的SaaS廠商切入。
c. IOT切入
IOT切入一般與SaaS相配合,并與SaaS切入類似,都是依靠對一手經營數據的采集,更準確地判斷企業的償還能力,幫助其增信。
比如通過精準農業硬件,了解到農業生產企業的土壤,濕度等信息,為其提供種植規劃和銷售規劃,同時結合歷史銷售數據,向農業生產企業提供農資、農機采購金融服務和農產品銷售金融服務。再比如,通過IOT和SaaS,完成對物流信息的數據全程采集,完成企業畫像并應用到授信上,完成供應鏈金融的切入。
3、倉儲物流切入
倉儲物流切入供應鏈金融是傳統的模式,由于倉儲物流企業掌握了準確的物流信息和抵質押物本身,在授信定價和不良處置上都具有優勢,尤其在各種流通領域,倉儲物流公司更適合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
比如從鋼貿倉儲做起,逐漸提供配套物流和交易結合的服務,利用倉儲物流和交易信息,為鋼貿商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再比如專注于電商倉儲,很多小電商都合用同一個倉,對供應鏈上一個整倉而非單個交易或單個公司授信,做到風險可控。由于互聯網物流改造并不順利,因此互聯網物流公司本身切入供應鏈金融的成功案例不多,創業公司多與傳統物流倉儲企業合作。
標簽:供應鏈金融,產業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