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領域
-
適合行業
-
課程背景
管理向外走,在管理學大師湯姆?彼得斯的倡導之下,20世紀80年代,企業界刮起了“走動”的旋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最早實施走動式管理的是惠普通過“有效的感情溝通”、“傾聽客戶意見”等有效的走動方式使企業一展輝煌;
而最典型的推行走動式管理的卓越領導人是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他下令鋸掉所有椅背迫使經理們走出辦公室,將走動式管理發揮得淋漓盡致;
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更是如此,他將走動式管理一路延續下來,并使之成為沃爾瑪的的一種標志性管理風格,如果他發現自己的管理人員坐在辦公室里,就會很不高興。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隨著國內企業管理的日漸規范,走動式管理越來越得到有識之士的推崇與認可。娃哈哈的宗慶后一年有200多天在市場上進行走動,拜訪經銷商,聯想少帥楊元慶也是頻繁地去拜訪經銷商,格蘭仕的梁慶德“德叔萬里行”亦被傳為佳話。張瑞敏也應當是國內企業領導人實行走動式管理的典型代表了。
-
課程目標
了解走動式管理的重要性及走動式管理的內涵;
樹立走動式管理的思想精髓,提高現代走動式管理水平;
掌握走動式管理的常用方法;
熟悉走動式管理的推進技巧;
-
課程時長
兩天
-
適合對象
企業高層管理者、生產經理、銷售經理、車間主任、主管及班組長等;
-
課程大綱
第一講 走進管理——讓管理“動”起來
問題就在現場!
案例:杰克?韋爾奇的走動管理
- 現代管理的內涵;
- 走動式管理的要義;
第二講 管理要走動——走走、看看、聽聽、問問
- 走出辦公室,到現場看看;
- 一個“活計劃”:走動式管理;
- 走動式管理的優越性;
- 走動式管理,走向哪里?
- 如何開展走動式管理?
- 親臨現場,解決棘手問題;
第三講 走近員工——在走動中體察“民情”
- 深入現場了解員工的真實想法;
- 在一線傾聽員工的抱怨;
- 與員工無邊界溝通;
- 讓人欽佩的溝通管理;
- 走出去,與員工打成一片;
- 表達關愛--“靠近我,溫暖你”;
第四講 把握尺度——在走動中學會“授權”
(一)了解現場授權的重要性
- 高效地完成企業的工作任務;
- 員工的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
- 授權激勵的現實必然性;
(二)現場有效授權的實施關鍵
- 達成良好的信任;
- 有效的評價和控制風險;
- 權責利對等;
- 授權與控制的平衡;
- 職能的重新定義;
(三)現場“3R”式授權
- Respect(尊重);
- Resource(資源);
- Retry(重復);
(四)科學的現場授權技巧——OPERA模型
- Outcomer——目標說明;
- Parameters——界定工作范圍;
- Effects——了解工作效益;
- Resources——給予資源;
- Accountability——授權:讓下屬作出承擔;
(五)現場授權中應該注意避免的誤區
- 懷疑下級的能力而不真正授權;
- 將授權等同于放權;
- 只給下屬責任,沒給下屬權力;
第五講 提高效率——在走動中管好“時間”
案例:現場“三忙”現象分析
(一)現場時間管理的誤區
- 誤區之一:工作缺乏計劃;
- 誤區之二:組織工作不當;
- 誤區之三:時間控制不夠;
- 誤區之四:整理整頓不足;
- 誤區之五:進取意識不強;
(二)做好時間規劃
- 做好計劃;
- 檢查你的目標;
- 確定工作優先級別;
- 保持良好的平衡;
(三)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
- 積極主動與自信果斷;
- 建立自信;
- 掌握時間管理的技巧;
第六講 學會合作——在走動中構建“高績效團隊”
(一)明確團隊目標
- 團隊目標必須服務于組織目標;
- 目標設定必須符合SMART原則;
- 要有與目標匹配的關鍵績效指標KPI ;
- 要有配套的激勵機制;
(二)共享智慧、資源、信息
- 只有共享才能高效;
- 為什么智慧、資源和信息不共享;
- 培養共享環境;
(三)解決現場問題
- 什么是問題;
- 問題之所以是問題的原因分析;
- 界定問題常犯的三個方面的錯誤;
- 找尋關鍵驅動因素;
- 分析的工具:邏輯樹;
- 集思廣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 加強與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溝通;
- 考慮到各種可能的負面作用后執行;
(四)學會現場溝通與協作
- 清楚、完整;
- 簡明扼要;
- 設身處地;
- 思路清晰;
- 從結果(塔尖上)說起;
- 傾聽的技巧;
(五)構建共同的現場價值觀和團隊規范
- 價值觀要與原則一致;
- 樹立團隊價值觀;
- 價值觀與團隊規范;
- 團隊規范的基本改變模式;
- 團隊規范的熱爐原則;
(六)相互信任,且有歸屬感
- 什么是信任;
- 破壞信任的行為;
- 建立信任的簡單做法;
(七)團隊角色相互認知
- 成功團隊的8種關鍵角色;
- 團隊角色的自我認知;
- 從兩個方面挑選人才;
- 長處嫁接;
- 組織角色與團隊角色互補;
備注:以上大綱僅供參考,實際授課內容以講義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