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2 更新 555次瀏覽
第一部分:職業化員工的角色定位與科學認知
1.工作要脫“煩”,職業生涯要改“命”
2.職場倫理對職業人的影響
3.不同階段的職場倫理認知
4.職場倫理的認知
5.員工的勝任力模型
6.員工職業角色定位
7.公司品牌與個人品牌的關系
第二部分: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定向)
1.成功來自于規劃
2.自我職業傾向評估
3.職業能力評估
4.自我職業錨測試
5.職業生涯規劃定向——選擇大于能力
6.設計自我職業晉升通道
7.職業規劃目標與計劃的調整
第三部分:管理自己的嘴(凈口)
1.能守住秘密,不胡言——積道德
2.不犟嘴、不爭論——積陰德
3.不講背運話、不惡語傷人——積福德
4.如何做到傾聽與贊美——積功德
5.職場如何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第四部分:管理自己的心態(正心)
1.短視與遠視的區別
2.如何愛上自己的崗位——認知上的敬業
3.改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行為上的敬業
4.愛上自己的企業——感情上的敬業
5.責與債——責任心的認知
6.工作是為了實現目標而非完成任務——責任心的本質
7.支持和維護組織的目標——責任心的基礎
8.高度的熱情和額外的努力——責任心的升華
9.做有用的人——奉獻精神的認知
10.愛是付出,對世界有用是付出——奉獻精神的本質
11.以做功德的心態在崗位上奉獻——奉獻精神的基礎
12.體現生命的價值——奉獻精神的升華
13.職業化心態——商業、專業、敬業、樂業、職業、事業
第五部分:職場工作習慣的養成(修身)
1.改善時間管理的習慣——提高工作效率
2.改善拖拉的習慣——提高執行力
3.改善上傳下達的習慣——提高溝通力
4.改善創新的習慣——提高績效
第六部分:管理自己的情緒——養性
1.情商的認知
2.認識未知的自己
3.駕馭自己的情緒
4.自我激勵與提升
5.破解他人情緒密碼
6.情商改善人際關系
第七部分:管理自己的品牌——明德
1.個人職業品牌對職業生涯的影響
2.個人品牌的美度——形象
3.個人品牌的高度——目標
4.個人品牌的長度——規劃
5.個人品牌的寬度——眼界
6.個人品牌的深度——知識
7.個人品牌的密度——人脈
8.個人品牌的氣度——胸懷
9.個人品牌的信度——口碑
第八部分:管理自己的學習——求索
1.“三講”為什么有“講學習”
2.馬斯洛晚年的八大人生需求層次理論
3.如何確定學習的目標
4.如何選擇學習的渠道
5.學習的原則和境界
6.如何在組織中學習
第九部分:總結與回顧
人生的過程在于不斷的改善,即為圓滿。
備注:課程大綱為基本范本,實際課程大綱會根據實際情況而調整,以最終調整后為準。
課程標簽:通信、醫療、媒體、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