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制造行業的精益革新乃企業發展必經之路
- 瀏覽量:768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11-28
1、制造業是實體經濟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制造業的發展,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
2、 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即: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主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
3、2019年9月20號,習總書記在給世界制造業大會的賀信中指出:“當前全球制造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各國需要加強合作、互學互鑒,共同把握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新機遇,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并且總書記還明確指出了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3大方向: 質量變革是核心 效率變革是目標 動力變革是關鍵
4、 近十年以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席卷了全人類,以工業4.0為戰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新一輪國際競爭已經悄然而至。2015年中國政府正式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但有部分企業過度迷信智能制造,將智能制造看成了轉型升級的“萬能神器”。不跟據自身的現實條件、也不講究策略地盲目推行智能制造,甚至將智能制造與精益制造完全割裂,認為只要實現了智能制造,精益制造體系則完全可以拋棄。豈不知這真是本末倒置的絕對錯誤的理解,在沙灘上起高樓大廈的風險可想而知!
5、中國制造業之大、企業數量之多、企業差別之懸殊都是世界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我們確實在各行各業都涌現出了世界級優秀企業,可謂“明星璀璨”,但占比最大的中小微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經營困難甚至處于被淘汰的“生死攸關”之際,可謂“寒冬料峭”,因此對于轉型升級道路的選擇不可一刀切,弄不好不僅沒有救活自己,很可能由于“休克療法”而一命嗚呼!
6、筆者認為,應當跟據企業自身的實力現狀、同時針對市場、客戶、訂單模式的挑戰而將制造型企業的轉型升級劃分為3個級別: 初級:精益革新、提升成本競爭力 中級:柔性制造、快魚吃慢魚 高級:精益智能、
鑄就工業4.0時代
1、中國的的制造企業特別是中小型制造企業確實在寒冬之中艱難謀生,甚至對某些行業來說,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現實不能回避,回避是帶來不了解決方案的,但同時我們不能絕望,不能放棄,曙光是存在的,無論是從宏觀政策還是企業自我奮斗的轉型角度來說都是有希望的
2、規避轉型三大“深坑”,循序漸進逐步革新 01、轉型升級毫無疑問是共識,但是在轉型升級的浪潮之中,存在三大謎局 謎局之—:內憂外患、不轉型等死 傳統制造模式的“顯性成本”紅利喪失,盈利能力驟降,表現為資源性原材料漲價;國家政策性成本上升(融資、稅費);勞動力成本、經營成本上升和清潔化生產SEH大幅上升(安全、環保、健康) 此外,其還存在“3大隱形成本”的瓶頸,包括模塊式生產方式的巨大浪費——WIP多、L/T長、品質風險高;大規模流水線生產(Ford方式)的切換損失大;PSI預測計劃體系與庫存支撐 如果以醫體檢類比企業模塊式生產的流程,可以明確看出制度的問題和系統的低效率導致時間都消耗在等待上,真正的利用率只有10%,模塊式生產方式弊端日顯,在這個“快魚吃慢魚”的時代里,亟待改革 而大規模流水生產的方式也不再符合當下多品種、小批量的市場環境,相較而言,細胞化+混流化生產的方式具備更大的柔性度,能夠讓切換損失降到最低 MRP系統現運邏輯支撐不了新的生產方式革新,必須以“庫存”為支撐,以“PSI計劃”為基準制定排產、采購、成品入庫、成品出倉與物流計劃 迷局之二:“神器式”盲目轉型zuo死 “神器式”轉型表現在過度夸大互聯網的作用、吹捧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以及錯誤理解“智能制造”的含義三個方面,事實上,沒有精益革新的修煉,工業N.0最終都歸“零”,精益化—智動化—數字信息化——智能互聯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企業不應該追求一步登天 迷局之三:“心靈雞湯”式轉型嗨死 近年來,中國有不少企業家或管理精英走“捷徑”,用情懷、夢想等詞匯“煽動人心”,其實是“急功近利”、缺乏“工匠精神”,不能提供令客戶滿意的產品及服務,一切情懷不過是一場資本的盛宴與自嗨的鬧劇罷了
3、“平民”企業的轉型升級精益革新是必經之路
01、制造型企業分為3種類,分別為“平民”、“貴族”和“皇族”。這三種企業中,“皇族”企業屬于政策性壟斷企業,“貴族”企業屬于科技壟斷性企業,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屬于“平民”企業,它們都有風險存在,但是沒有政策扶持和科技優勢的“平民”企業面臨的困境更甚
02、對于“平民”企業來說,其有3種轉型升級的策略選擇,初級是開源型策略,主要通過增加銷量等方式營造規模效益;中級是精益型策略,主要通過管理提升來實現節流增效,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高級是創新型策略,主要通過技術升級和品牌提升帶來溢價效益。
03、“精益制造從本質上而,是“節流增效”的策略,精益革新之路,絕非唯一、也非最終的出路、但一定是必經之路”。特別是對于目前的中小微企業而言,通過精益革新增強成本競爭能力是當下最現實的管理升級之道
4、勿忘初心、鑄就匠心,為精益注入靈魂
01、沒有思想的精益必將成為一具尸,在進行精益革新的道路上,要勿忘初心,明晰精益制造的核心思想,更要鑄就匠心,讓精益制造進化與升華
02、精益生產方式于上世紀70年代起源于本豐田汽車公司,最初被稱作豐田生產方式,其最終目標就是提高全公司的利潤。為實現目標,時任公司董事的大野耐一把客戶原點、消除浪費、降低成本(節流增效)作為最基本的目標。精益生產( Lean Production)是美國麻省工學院專家經過5年的研究之后,給予豐田生產方式的名稱,以區別于人類已有的手工藝生產及大規模生產方式
03、豐田精益制造有4大核心思想:“客戶原”的價值觀,徹底拋棄“績效與財務功利主義”;“消除全流程浪費、節流增效”的經營戰略;以人為本、尊重個人、智慧創造;持續改進、追求完美的變革意識,爭當“烏龜”、不做“兔子”,追求“三高一低”,高信賴性、高生產性、高柔性和低成本
04、精益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得到了延伸和擴展,不再局限于制造流程,而是擴展至制造型企業運作的整個流程(研發、銷售、供應鏈、物流、訂單處理);不再局限在本企業,而是延伸至核心供應商的供應鏈管理SCM、核心合作商經銷商的價值鏈管理VCM;推廣到了零售、運輸、醫療等其他行業
05、“精益是一場‘變革的旅程’、而非一次‘改善的流程’,很多企業認為精益只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種手段,這并沒有真正觸碰到精益的核心理念。”。精益的推行要和企業的發展戰略結,把握住變革的關鍵環節和策略,針對企業自身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和步驟,流于形式的精益注定失敗
標簽:制造業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