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MBA案例其實是政府管理
- 瀏覽量:455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9-01-17
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回避管理的問題。企業組織通過管理來明確目標、建設隊伍、實現業績,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
不過管理也是令人頭疼的事。既要管事、又要管人,每個企業的發展背景、現實情況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不斷地進行管理創新。
于是很多創業者去外地的知名企業學習,去上MBA、EMBA。當然,只要認真去學,總會有收獲。但是企業人士卻忽略了身邊的一個典型案例,那就是政府部門的管理。其完善的管理體系、清晰的管理邏輯,以及越來越接地氣的管理方式,經歷了幾代人的不斷探索和優化,形成了一種獨特而高效的管理模式。
有一位公職人員離職后到一家知名酒店連鎖公司任副總。他到企業后就引入了部分政府管理模式,比如班子會、干部選拔、要事督辦等。后來這家公司董事長說:“我突然發現,中國政府的管理體系實際上是全世界最好的管理體系。”
那么,我們來看看企業應如何學習和借鑒政府部門內部管理,在這個基礎上,結企業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融合創新。
一、開高效會議:
一說開會,人們就犯嘀咕了。有啥事安排就行了,開什么會呢!坐在那里浪費多少時間?事實上,必要的會議能夠起到有效溝通的作用,確保各環節發力一致。現在政府提倡精簡會議,是指控制會議規格、數量和規模,避免重復、低效的會議。那么企業應該怎么開會呢?
1、公司干部周會:每周召開中層以上干部“例會”。中層干部通報上周工作情況、下周工作計劃,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其他部位配合、協作的工作;同時,公司領導成員在這個會上安排部署工作。
這個會議以“周”為時間段,將全年工作切成若干個小段,便于監控工作進度。干部們在這個會議上了解整個公司的工作意圖、實施情況,便于有針對性地做好自己部位的工作安排。需要提醒特別注意的是:避免流于形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講重點工作、創新性工作,不要搞成流水賬的日常匯報。同時要把握時間節奏,提倡開短會。
2、公司高層領導會:每月召開高層領導會議,由各分管領導通報近期工作情況,集體研究討論并決定有關事項。遇到重大事項,公司主要負責人可隨時召集領導層會議。發揮高層領導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就戰略戰術的方向進行溝通、就階段性工作達成共識。只有高層達成共識,接下來的具體執行才能步調一致,凸顯效果。
3、討論會、調度會或協調會:公司領導可就某一事項召集相關部位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商議具體辦法,調度工作進展,協調各方資源。比如討論會,可以開成頭腦風暴會,就某一事項進行思想碰撞,匯集大家的智慧,確定好的執行路徑。
要點:各項會議要具有實效,不能淪為形式。中層干部參加完公司會議,要將會議的要點精神傳達給自己部位的人員,以確保全員了解公司目標、工作方向和重點安排。會議由專人做好記錄,并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按照確定的任務、效果、節點進行督查。督查結果要匯報給公司高層管理者。
二、干部管理與人才選撥:
企業干部管理是個難事兒,同時新人的培養也是短板。外聘的人才成本太高,而且還存在風險。從內部培養呢,如果分支機構和人員較多,也不知道從哪方面著手,去發現和培養人才。政府部門對干部管理有一整套方法,值得企業管理者借鑒。
1、干部年度述職:公司可要求管理干部做年度個人工作小結,提報第二年度打算。這樣做的好處是需要當事人自檢自查一年來的工作,反思不足,同時征集了新年度的建議和思路。述職期間,公司組織相關人員對述職人進行測評,通過座談集中聽取下屬及相關方對干部的意見。匯集綜合信息之后,還要將考評結果向當事人反饋。反饋很重要,目的是指出缺點和不足,督促其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改進。
2、儲備干部培養:政府部門叫后備干部,企業一般叫儲備干部。企業人才進入儲備庫的路徑有三種:一是通過測評由團隊成員推薦,一是中層管理者舉薦,一種是自薦。無論哪一種路徑上來,都要經過全面細致的考察、座談,最終經公司高層研究,確定進行儲備庫。后續通過定向組織學習、幫助其成長,認為可以勝任某個崗位,才予以委任。
三、善于做思想工作:
有人說,企業就是抓效益的,談什么思想工作。那么,效益從哪里來?是團隊創造的。團隊是由人組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都有自己的內在情緒。情緒梳理得當,就能振奮精神,提高效率,增加創新力。那么就要關注下屬的心理變化,采用合適的方法及時疏導不良情緒。比如,談心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四:企業文化增加員工認同與歸屬感:
企業文化,既包括企業向外部展示的形象,還包括企業內部的文化建設。有些企業做“家文化”,有的企業做“軍營文化”,各具特色。這種文化,不是靠幾塊標語、幾張條幅就能產生作用的,而是靠日常的行為逐步去建立、去打造。比如,運動會、員工家屬聯歡、演講比賽、自駕游等職工文化活動,都是能讓企業文化落地的一些東西。還有一些職工獎項的設置,如金牌營銷、最佳策劃、最美店員等,提升榮譽感,增強凝聚力。
一朵花的開放,一定離不開陽光、空氣、水分,借鑒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融合,也就是說要接地氣。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能夠因地制宜,用創新思維開出絢麗的管理之花,讓企業能夠茂盛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