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領域
通用管理 > 管理技能
-
適合行業
銀行證券行業 建筑地產行業 通信行業 保險行業 其他
-
課程背景
中國經濟過去40年的成功,大部分還是建立在引進、復制、大規模制造上,而這些都是建立在了廉價勞動力和引進外資的結合上,這些年中國企業的產品、技術復制的很多,尤其是工業時代,原創的少,所以附加值低,可持續性差。
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計算機)時代,我們依然還在受“發達國家”制約,從顯像管、汽車發動機、計算機硬件(軟件)無一不是,那我們中國人真的沒有創造力?是中國人本質上不善于創造,還是中國的企業環境制約了中國人的創造力,是中國企業的經濟、制度、環境對創新者的激勵不足?還是對復制者激勵過度?
國家和政府開始大力提倡建設創新型國家,大力鼓勵創新,力圖提高中國經濟的創新比重,企業界更把創新當做競爭發展的第一要義。
那中國的傳統企業又面臨著什么嚴重問題呢?
1、隨著勞動力的減少,廉價勞動力的經濟價值逐漸衰落;
2、能源消耗太大、環境(霧霾)問題等等,中國制造的經濟不可能長久的不計算代價!
3、國際上對中國產品有一些不好的印象,認為中國制造業不負責任,比如玩具、奶粉事件,更可笑的是:國人跑到國外買“Made in China”,只是因為國外的驗收“標準”高于國內;
4、來自國際的壓力,有些國家起訴我們傾銷,比如說輪胎事件,其實我們的出口并沒有對其他國家工人就業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很多人會覺得我們出口太多了,因而產生了反感。
5、規模越大面臨的危機就越大,那么多的廠房和機器在沒有生意的時候就是一個很大的負擔,2009年、2013年的金融危機,中國很多工廠倒閉,都是因為一個核心原因:干,一天賠5萬;不干,一天賠50萬;挺住,“臺風”一走,我們還在!
6、員工結構不同,從60-90,也就意味著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的人在一起工作,意見不合,矛盾激化,無法協作。
在今天,我們需要:
產品(服務)創新,吉利、比亞迪、長城、北汽由汽車制造商轉型為了汽車服務平臺;
商業(模式)創新,阿里、小米、盒馬鮮生、瑞幸由價值鏈理論成為了兩面市場平臺;
管理(組織)創新,海爾、創客、韓都衣舍、華為由公司成為員工(供應商)創業平臺;
那么,創新就是創造一種新的產品、服務嗎?創新就是代表高科技嗎?創新真的就是某一種思維嗎?或許包含,但未必代表!一個“舊”產品(服務、模式)創造了新的價值,同樣是創新,并且觸手可及,并不遙遠!
薛旭亮老師重新定義創新:創新是創造一種新的價值!
薛旭亮老師重新定義創新思維:是發現(創造)這一新價值的思維過程!
-
課程目標
-
課程時長
兩天
-
適合對象
-
課程大綱
引言:
1、什么是創新?
2、什么是創新思維?
3、創新的種類;
4、當下經濟創新的環境;
第一單元:企業為什么要創新?
1、2019年1月1日從“時間的朋友”引發的“焦慮“朋友圈;
2、新時代的商業問題應對的底層邏輯;
3、從鴉片、甲午兩大戰爭解讀創新;
4、創新背景解讀:1978-2019的企業發展路徑;
5、創新背景解讀:1978-2019的企業發展矛盾;
6、創新背景解讀:1978-2019的企業結構變化;
7、時代導致的商業競爭主流的變化;
創新案例分析:家電三國殺:京東、蘇寧、國美;
創新案例分析:中華酷聯VS小米、華為;
8、時不我待:不創新,必死無疑!創新,定有方向!
第二單元:企業為什么總是創新失敗
1、案例解讀:1976-1992硬盤行業的跌宕起伏;
2、案例解讀:1978-2013中國小鋼廠的蛇吞象;
3、案例解讀:挖掘機市場的低端欺辱;
4、案例解讀:柯達的興敗始末;
5、案例解讀:諾基亞的霸主撼動;
6、案例解讀:上島與星巴克的角逐爭鋒;
7、案例解讀:星巴克、瑞幸、猴子的救兵的三國殺;
8、案例解讀:韓都衣舍的裂變管理;
9、案例解讀:海爾創新史話;
總結:企業創新的6個窘境;
10、關鍵詞:價值網絡、S曲線、高端市場、決策依據、資源傾向、正面出擊
第三單元:創新的十大誤區
第四單元:創新型組織的TBSU模型
1、培養(吸引)創新型人才;
--創新型人才的“六脈神劍“
2、打造創新型組織的空間;
--創新型組織的“3大空間“
3、建立創新型組織的信念
--創新型組織的“2大信念“
4、基于用戶目標達成的產品(服務)
第五單元:創新思維的“迎刃而解”—現有問題解決模型
第六單元:創新思維的“無中生有”—新模式創造模型
1、產品(商業模式)設計的“用戶目標達成”理論;
--“大雇傭”與“小雇傭”的核心搭橋;
2、產品(商業模式)設計的“兩面市場平臺“模型
--市場/企業雙破壞模式
--定價模式
--資本/產品兼容模式
3、打造完美的產品(服務、模式)簡歷!
課程標簽:通用管理,管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