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領域
人力資源 > 績效管理
-
適合行業
銀行證券行業 航空客運行業 電力能源行業 生產制造行業 其他
-
課程背景
信息技術革命加速了企業對人才的重視,為能很好地識別讓人才脫穎而出,不少企業將目光投向了“績效管理”,花費巨資引入“BSC”、“OKR”等“先進的管理工具”,然后多數企業發現收效甚微,部分企業覺得實施后“該重用的沒留住,該請走的還在混”。
華為曾引入IBM的WET結構的PBC,并在06年結合當時先進的KPI理念進行了優化,做到全部量化、直觀簡單……然后發現“績效管理”越來越簡單,而效果卻是背道而馳。
績效管理是伴隨企業發展提煉出的經驗模型,就好比企業成長過程中穿過的鞋,只有合腳,才能跑得更快;一味追“新”、追“潮”,結果往往恰得其反。
而今企業,在不同成長階段、不同行業環境、不同市場差異下,應該如何選取績效有效得績效模型,不在商業構建得紛繁復雜得“管理森林”種迷路。08年華為績效變革得過程能給予你啟示,從績效管理的理念出發,讓你的績效模型與管理能力、業務流程、組織架構進行匹配,甚至你會從績效的需求對他們進行重塑,從而實現企業管理的升級,你會發現,績效管理所帶給你地,遠不止留住人才這些收益。
作為華為08年績效管理推動者、PDU變革參與者、3S全面績效體系提出者,徐力老師15年專注在績效與長期激勵領域,幫助金融企業設計資產與資金端的績效平衡模型,實現業績三年從50億增長到170億;診斷投資目標企業績效關鍵點,及時止損,避免數十億資金的損失;將3S績效體系用于健康管理企業,實現三個月損益兩平,業績每月保持20%的增速,年增長十倍。
徐老師憑借15年一線實戰經驗,深厚的管理理論功底,為學員現身說法。講自己所做,說自己所想,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讓每一個學員有所想、有所悟、有所得。
課程突破了很多績效課程只講理論、空講模型;重講考核、輕講管理;放大績效、忽視關聯;缺少實戰、知會引用的瓶頸,以華為當時發生的一個個真實案例還原前因后果與關聯影響,解決企業在實施績效管理過程中“績效模型怎么選、績效管理如何做、績效體系如何落“的問題,讓企業穿上合腳的績效鞋子奔跑起來。
-
課程目標
了解華為績效問題、績效變革的過程及對管理的影響;
理解并掌握華為績效管理的核心理念;
學會分析市場上紛繁復雜的績效模型與自身的匹配性;
通過案例、學習與討論,尋找到適合企業的績效落地模型;
了解企業在現有績效體系下如何實現變革、打造團隊、調整管理,為業務助力
-
課程時長
一天
-
適合對象
董事長、總裁、常務副總經理、總裁助理、人力副總等高級管理人員
-
課程大綱
1.輪流坐莊的和事佬--08年華為績效體系
I.IBM的WET成功模型的引入
II.WET如何一步步淪為形式
III.輪流坐莊的利弊及影響
IV.討論:WET淪為形式的原因
2.回歸績效原點做變革--績效理念的刷新
I.換個角度看“績效”的績效
II.先僵化、再固化、后優化的氛圍
III.績效形式上的減法
IV.管理能力上的加法
V.里程碑的總結與推廣
VI.討論:影響變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績效變革催生管理改變--管理是相互關聯與支撐
I.目標設定的需求:鐵三角的構建
II.績效評價的需求:CT的組建
III.組織績效的需求:PDU變革與HRBP配置
IV.業務流程的需求:敏捷迭代的推廣
V.戰略目標的需求:BLM模型的引入
VI.討論:績效系統落地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4.模式不可復制,理念可以傳播--華為的績效理念
I.討論:華為績效模式不可復制的原因
II.每個部門經理首先是人力資源經理--績效理念1
III.績效管理是結合企業整體的系統管理--績效理念2
IV.績效管理必須與戰略結合--績效理念3
V.討論:績效部門能否把自己做“沒了”?
課程標簽:人力資源,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