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 更新 742次瀏覽
上卷:大美大愛詩心 至情至性人心
——漢語古典詩詞香薰賞析(兩至三日版)
引言 古典詩詞之吟誦
詩詞情緒復活吟誦法之風格神韻特質:
1《七律 長征》之朗誦與吟誦。
2詩詞情緒復活吟誦之風格神韻:
舒緩悠揚天長地久之風神:如《敕勒川》;
迅疾剛猛之金戈鐵馬風神:如盧綸《塞下曲》;
人生曠達身心自在之風神:如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第一講 古漢語詩詞之情緒、冷魂及情景
一 古漢語詩詞的情緒
1、色彩之熱情
例一,楊萬里《晚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映日荷花別樣紅”。
例二,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例三,湯顯祖《牡丹亭》“姹紫嫣紅都開遍”朱熹《春日》“萬紫千紅總是春”。
例四,毛澤東“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2、漢語的“表”情
王熙鳳“粉面含春”。
不怒自威之“皇帝臉”、“階級斗爭臉”。
3、漢語的悲情
(1)家國悲情
例一,李煜《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揮淚對宮娥”。
例二,將氏引退文告之“不縈懷”。
例三,岳飛“壯懷激烈”之“臣子恨”。
(2)兒女私情之柔情
唐金昌緒《春怨》“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
例二,毛潤之《賀新郎·揮手從茲去》“熱淚欲零還住”。
(3)亂世悲情
例一,唐陳陶《隴西行》“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歸夢里人”。
例二,杜甫《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例三,民謠“寧為太平犬,勿為離亂人”。
二 古漢語詩詞的冷魂:凝重深刻
1、兒女私情之冰冷
例一,林黛玉“冷月葬花魂”。
例二,文革中“劃清界限”之“反戈一擊”。
2、諷世之深刻、尖刻
例一,唐曹松《己亥歲感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例二,海歸派“漢人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咒漢人”(司空徒)。
例三,老、莊“以百姓為芻狗”及“諸侯之門仁義存焉”。
三 古漢語詩詞的環境情景
1、比興手法:指東說西
例一,《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
例二,“頻呼小玉原無事,為教檀郎識得聲”。
2、俗以言雅,別有深意
例一,張誠篤“風塵女子”之喻及“論文定義”。
例二,毛對林叛逃“天要下雨”之喻。
例三,鄧治國理政之“黑貓白貓”。
例四,李敖“床上床下”及“手淫意淫”。
第二講 古漢語詩詞的語言特質及審美風格
一 模糊的頓悟美
例一,毛澤東“暮色蒼茫看勁松”。
例二,“江上數峰青,偶爾露崢嶸”。
例三,某禪師“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
二 陽剛的壯闊美
例一,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之關西大漢。
例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氣吞萬里如虎”。
三 陰柔的婉約美
例一,柳詠《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之十七八如郎。
例二,徐志摩《贈日本女郎》詩。
四 奔放的熱烈美
例一,元代民歌“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秤錘浮”。
例二,郭沫若《維納斯》《爐中煤》。
五 凄迷的愁緒美
例一,王昌齡《閨怨》“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例二,項羽“虞兮虞兮奈若何!”
例三,林黛玉“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六 物為人役的人性美
例一,道生和尚“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例二,毛詞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山飛峙大江邊”。
七 歷史的興亡感
例一,《三國演義》開篇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例二,唐元稹《行宮》“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例三,某賢達“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抿恩仇”。
八 悲憫的大愛美
例一,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兮”。
例二,元張養浩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例三,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
九 悠遠的蒼涼美
例一,李白《憶秦娥》“西鳳殘照,漢家陵闕”。
高山之絕望,大河之憂傷。
例三,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古道、西風、瘦馬”。
十 “曲則全”的委婉美及滑稽美
例一,“為尊者諱”之“操刀以割”。
例二,無名氏“天下文章在三江”。
例三,無名氏“千畝良田處處水,十房妻妾個個美”。
十一 畫龍點睛的傳神美
例一,《詩·衛風·碩人》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及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
例二,《水滸傳》中人物之“綽號“。
例三,郁達夫“惱人的風韻”。
十二 歷久彌新的傳承美
例一,毛之“實事求是”與《淮南子》、《列子》之《愚公移山》與七大報告。
例二,“愚不可及”之古今差異。
例三,余秋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道家始祖”呂洞賓之丟丑。
十三 取義成仁的悲劇美
例一,某賢達“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例二,聞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例三,陳毅《梅嶺三章》“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十四 “見聞通鄰”的通感美
例一,杜甫《兵車行》“牽衣頓足攔道哭”。
例二,王維《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
十五 鏗鏘抑揚的音節美
例一,白樂天《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盤,嘈嘈切切錯雜彈”。
例二,毛澤東“五洲震蕩風雷激,四海翻騰云水怒”。
十六 人濁我清之孤寂美
例一,辛棄疾《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例二,張誠篤“WTO”規則民族文化諤諤之論。
例三,東晉左思《詠史·其五》“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十七 絢爛至極的平淡美
林則徐“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例二,歐陽修“柳絮池塘淡淡月”。
十八 相反相成的思辨美
例一,《老子》“反者道之動”之“大方無隅”“大音希聲”“欲上民者,必以言下之”。
例二,南梁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例三,傳說唐寅句“這個婆娘不是人”。
例四,唐章碣《焚書坑》“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十九 精準細切的推敲美
例一,王安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
例二,毛“八大”報告“一定要、能夠”。
二十 鮮活的個性美
例一,阿Q之“兒子打老子”、《紅樓夢》中薛蟠酒詞及《水滸傳》李逵“奪了鳥位”。
例二,郭堅“陳賊打我,你賊不管,我賊若死,你賊難免”。
張誠篤國際關系的“小姐論”。
下卷 :修心益智賞析詩詞
——詩詞與哲學相互參悟歷史與詩詞彼此印證
第一講與時俱化古典詩詞新讀
被誤讀的“人民性”
例一,《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此“民”非人民,彼時人民叫“小人”,乃“人生之多艱”。
例二,杜甫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以階級斗爭觀,則為階級對比,貧富懸殊。
例三,“一從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同例二之誤讀。
二、知世論詩并與時俱化之今讀
今之社會,無階級壓迫,然貧富懸殊,消費差距,以杜白詩句詩觀之,后來居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今之富人,寵物貓、狗等侈奢消費,觀此“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人之寵物則為;寵物豪華裝,貧人缺衣裳,寵物飽魚肉,窮漢饑葷油。
再觀白詩: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以今日現實,詩言志,則可改為:
有一農民工,偶來車房處。
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
一輛高檔車,百戶生活費。
或曰:一幢豪華房,百戶吃飯錢。
一枚豪華鉆,千戶養命錢。
一款字畫真,萬民棺材本。
戲子年入千百萬以至億,大眾裹腹蔽體,恩格爾系數。
凡此之類,比比皆是,哲人曰凡存在皆合理,大言之,個人所得稅,周濟弱勢,終極言之,貧富懸殊如天壤之別;質言之,這就是差別,“讓一部分先富”,是差別之平等,亦消費差別奢侈品消費之平等也,而非尊卑之等級。
三、審美體驗,古今差異
田園牧歌之審美感受,已是昨日黃花。
“雞鳴桑樹巔,狗吠深聲中”。
今則“圈養”,束犬鏈。
“大風起兮云飛揚”便見天子豪氣,上班族風云突變沒帶傘,便惶惶然奔走。
“大兒鋤豆溪東中,正織雞籠,最是小兒無賴,溪頭臣小剝蓬蓮心”,今則,大兒打工浦東,中兒正高考用功,小兒罰款超生。
大熊貓乃“人”養,非“貓”養,大悖大熊貓之自然。
第二講及第三講英雄之壯歌,怨婦之哀歌
垓下歌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李虞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江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惶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述國亡詩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此詩將亡國之痛之憤激,化為無可奈何之嘆息,以看似無力之嘆息,曲盡譏剌男兒之妙,羞殺男兒,羞殺孟昶君臣。
同為亡國之音,“力拔”乃英雄末路之悲歌,“四十”純怨婦之哀歌。悲歌乃純爺們真男人不以成敗論英雄之仰天浩嘆,虎吼獅嘯,困獸絕叫;哀歌則不貞怨婦掩袖嗚咽,飲泣吞聲,欲言又止,鳴怨訴苦,小羊斷乳,哀哀哭嚎。悲歌使人潸然,一灑同情之淚,一起惋惜之情;哀歌讓人有婊子牌方之感,可笑,窩囊活該!
“虞兮”乃純爺們真男人,言為心聲,蓋天蓋地,從胸中自然瀉出;“宮娥”乃濫情之情種,如今貪官東窗事發說二奶、小蜜,可笑可恥。劉邦“大風”乃流氓得志,梟雄得意之作,張宗昌乃流氓小丑滑稽之作。
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張宗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日故鄉,數英雄張宗昌,大炮開兮轟他娘,安得巨鯨兮吞扶桑。[近于《紅樓夢》中薛潘作品格調])
“大風”乃梟雄“自知”又“自勝”之深謀遠慮,前瞻未來,有天子英豪政治家之遠見卓識,乃“逆取順守”政治宣言。
“力拔”乃英雄末路悲歌,“鬼撞墻”絕命之絕調,大小七十余戰,八年金戈鐵馬,若“巨鹿之戰”等之豪情揮灑,酣暢淋淳,快意恩仇,一切的一切,悲劇英雄最后最沉郁的浩然壯歌。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下江東。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之“勝敗”乃軍事征戰,九死又戰之百折不撓;李易安之“生當”乃做人道德,氣節;前者做事,后者做人,做事劉勝,做人項贏。
陸遜“窮寇勾迫”識大體,毛澤東“追究寇”乃為雄主之遠見。
第四講一洗菊花萬古空叛逆雄奇兩反詩
一、隱逸自戀,哀怨悲愁
1、陶潛“采菊東籬下”乃“心遠地自偏”之自戀,或心理自雄。
2、李易安“人比黃花瘦”,“滿地黃花堆積,……一個愁字了得”,非哀即愁。
千古“菊花”詩詞,或隱逸自戀自雄之象征,或哀愁苦悶之比興,林林總總,汗牛充棟,不出此二者之藩籬。
叛逆雄奇黃巢反詩之一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偏要春行秋令,將四時之“既定”之正常,打亂為反常非常,斥令春秋時序為“我”改變。
叛逆雄奇黃巢反詩之二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一反“隱逸”及哀怨,而為造反者掀天揭地,再造乾坤之戰歌,千古第一反詩,偉大雄奇判逆之歌,后業居上者唯毛潤之“戰地黃花分外香”,“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造反有理可為同聲相求,同氣相應。
特別是在今日物欲橫流,平淡平庸無奇的沒有英雄和傳奇的乏味單調的時代,不能讓人震撼激動的末世,空谷足音,彌足珍奇。
第五講崇高顛倒滑稽神圣
一、封禪神圣,原來滑稽鬧劇
神雞童謠民謠
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
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勝負,白羅繡衫隨軟輿。
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車。
金距:雞腳上角質“硬距”,如今之“跑”鞋等。
1、前四句為憤怒的嘲諷,意近“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此則“遂令天下父母心,生子最好能斗雞”。
2、“隨軟輿”者,乃玄宗封禪大典之莊嚴肅穆途中,有數百只“喔喔叫”之斗雞隨行,封禪的神圣一變而為滑稽。
3、“差夫”句,父以子貴,馬屁成風。
二、十年寒窗,何如猢猴靈巧
感弄猴人賜朱紱
羅隱
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
何如學取孫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緋。
1、唐昭宗逃難,隨行耍猴藝人技高一籌,馴猴可使如人樣隨朝站班,朝儀嫻熟,昭宗“賜朱紱”著五品紅袍。
2、看似荒唐,實則暗合“供奉”本意,國家即朕,朕即國家,天下蒼生皆為“朕”之“我”而活著,尊寵一猴,何足道哉。“一笑”者,含淚之笑,含悲之笑,簡直沒個正經,沒個崇高。
三、不可崇高一根筋,世道原本即滑稽
1、崇高之是非,君王之耽樂
《歐陽修》《五代史·伶傳記序》“禍患積于忽微,智勇困于所溺”,唐天子所“溺者雞與猴耳”,此《大學》所謂“僻”也。
2、何必崇高,今之現實
戲子總統,打工仔總統,亭長高祖《老子》“正復為奇,善復為妖;孰知其極!”
第六講詩意哲學宇宙情懷
——《春江花月夜》與“日月幾時有”
一、天地大美,宇宙情懷,情滿江天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1、自開頭至“皎”天地大美之江流千里,皓月萬里,空闊潔凈江月琉璃大世界。
2、自“江畔”至“但見”提出孰先孰后大問題,實則不問而問,無需回答。
3、自“不知江月”至完,皆“江月”大背景下“宇宙之心”即人之情懷;舟子、思婦、不眠之月夜。
二、手足情深,曠達人生,一種分別,兩處情愁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三、詩意哲學,天心贊化,大美大情
1、“江畔、江月”句即誰先誰后即之本體論。
2、“明月幾時有”,即宇宙論。
3、“江月”之情與“悲歡離合”皆中國詩意哲學此岸人間情懷。
第七講怨女蕩子明暗男女兩情
淫蕩粗鄙,俗得真實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昔為娼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選自《古詩19首》)
及“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因真實質樸,而非淫非鄙。
二、慧心蘭質,柔情熬煎(暗)
蝶戀花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知識女性,性情女子。
“亂紅飛過秋千去”。閑愁萬種,花落流水紅,無語怨東風,……。
1、一、二大類今之金屋藏嬌,被包養之“二奶”外室。
2、皆以美景寫愁情哀心。
3、寶釵之“空”苦甚于此。
三、蕩子濫情,何處不風流(明)
1、“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又飄飄,雨又蕭蕭。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外風流不寂寞,外面彩旗,外有流動情感或濫情驛站客棧。
2、內有固定情感或義務“份內”之“家”。手機“近了”
第八講白居易《長恨歌》賞析(從略)
第九講屈原《離騷》賞析(從略)
課程標簽:國學心理,國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