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 更新 640次瀏覽
國學智慧大營銷引論
引論一,國學智慧最高端為何?實用理性。
引論二,國學智慧最高之高人為誰?帝師姜尚、張良、諸葛亮、劉伯溫。
引論三,國學為人處事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內圣外王。
國學包括《孫子》古為今用,應用于大營銷四句箴言:
孫韓做事,孔孟做人,老佛養心,詩詞怡性。
一 謀定而后動”廟算論”之兵戰與善戰營銷思路
《孫子兵法·計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例一,漢元年元前206年四月,劉邦屈就項羽改封之漢王,八月即襲奪關中大部,即“廟算”之謀定而后動者。
例二,以塑料泡膜“廟算”涂料之營銷展示“石頭漆”。
二 先處戰地“主動論”之營銷公關危機應急對策,巧打悲情牌
《孫子兵法·虛實篇》“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后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例一,某敵國快餐店“以我們也是靶子”之悲情而博得同情,化被動為主動,化干戈為玉帛。
例二,《韓非子》靖國君十副耳環官場化被動為主動。
三 未戰先勝“必勝論”之營銷勝戰法
《孫子兵法·形篇》“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
例一,“庚子賠款”之屈辱,敗戰法。
例二,日車營銷商戰“礎潤而雨”殺入美國,即勝戰法。
四 孫子“三十二相術”之營銷開慧眼
1 《孫子·行軍篇》“三十二相術”之佛學哲理
例一,偵察兵見林中一木逆風而動,洞見敵情,此“見諸相非相”也。
2 “三十二相述”之《老子》哲學開悟
例一,某糧商由玉米葉蟲眼洞悉商機,則為“見小曰明”。
五 孫子“率然”團隊與精誠團結之營銷團隊
《孫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例一,伊利鄭俊懷的團伙與牛根生的團隊。
例二,營銷事業要團隊,不要接幫結伙之團伙。
六 孫子用兵如神“通靈論”之權變營銷
《孫子·虛實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勝,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成勢,無恒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實則“權”也。
以水之趨下及無形設喻用兵之避實擊虛及據敵情而隨機應變,不拘常規,空靈變幻。
此處專指能避實擊虛及因地變化,就是用兵如神。大而言之,便是用兵者心智如水之空靈。
例一,以企業招標獲取核心部件材料成分之經濟諜戰。
例二,企業營銷如何應對惡意敲詐如微波爐烤貓。
例三,在禁煙國度之煙草廣告
七 孫子“奇正論”用兵之千變萬化營銷奇正思路
《孫子·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例一,諾曼度登陸之奇正難測。
例二,營銷廣告畫面之奇正思路
八 孫子“勢論”之營銷造勢、借勢、用勢
《孫子·形篇》“故善戰人之勢,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孫子·勢篇》“善戰者如轉緣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
例一 可口可了與百事可樂借勢與反借勢之大營銷謀略
九 孫子智慧特質營銷應用之一:
舍事言理,法尚應舍,如《孫子》與西洋之論據、論證、論點屬兩極相反思維。
例一,由國共兩黨孰勝孰敗知,論據、論證、論點形成邏輯之盲區。
例二,《孫子》無戰例,《老子》無論據。
例三,小家電大、小之爭執。
孫子智慧特質營銷營銷應用之二:
“(心)若能轉物,則同如來”“境由心造”。“弗為而成”“不見而明”。
例一,范仲淹未至岳陽樓,卻成《岳陽樓記》千古華章。
3、智慧特質之三:
情緒直覺,比興類推
例一,《孫子兵法·火攻篇》
例二,《笑林廣記》秀才與產婦娘子之對話。
例三,營銷方案之保密問答。
十 孫子兵法“五事論”之營銷立體戰
《孫子兵法·計篇》“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詭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此五事,乃軍事大系統,立體戰之謂也。
希特勒敗于俄羅斯“一月將軍”,乃不知天地。
企業文化之“獨道”。
農藥營銷之“寒暑”節令先機戰。
十一 孫子兵法“七計論”之營銷團隊建設與管理
《孫子兵法·計篇》:”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此“七計”即從七個層面,對照比較對陣兩軍,勝負屬誰家,應用重在:賞小立明,罰尊立威。
“七計”與“五事”內容有交叉。
“五事”重在概論,“七計”偏在細分。
《韓子》“誠有功則雖疏賤必賞,誠有過則近愛必誅。……信賞必罰,……。刑罰之極安至?不避親貴,法行所愛。”
孫武“吳宮教戰。”
例二,毛澤東為張思德親撰《為人民服務》。
十三、“五事”“七計”之營銷哲理啟迪
1、開悟一:智慧是簡單知識的巧妙組合。
例一,《三國演義》中孔明何以“借東風”,亦《老子》“道法自然”之理也。企業員工人人都是崗位諸葛亮。
2、開悟二:營銷之大智大勇,大系統思考之后,遂成“獨裁”、“獨明”之大果決,大決斷。
例一,大果決如香象過河,截流而斷,誠《莊子》所謂“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
十四 孫子兵法十四條詭詐營銷術
十四條詭詐術
《孫子兵法·計篇》“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實而備之,強而避之,
怒而撓之,卑而驕之,
佚而勞之,親而離之。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此所謂十四條詭詐之術也,術之操作皆在隱秘狀態,萬不可“先傳”,《韓子》“事以密成,語以泄敗”。《易》君臣不密論。
2、例證剖析
例一,孫臏“增兵減灶”即“能而示之不能”。商戰示弱如李嘉誠。
3、詭道之智慧開悟
1、開悟一:“增兵減灶”深層哲理即《老子》善行者無轍跡”。
2、開悟二:詭道與誠信不矛盾,如宋襄公之“仁義”《韓子》“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不厭詐偽”。
4、營銷商戰手段與誠信做人。
《史記》言文王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
烈士肝腸明士膽,殺人手段救人心。
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十五 孫子攻心為上“伐謀論”之營銷團隊“溫馨”向心力
《孫子兵法·謀攻篇》“上兵伐謀”
例一,滿清“一寺能抵十萬兵”而不再修長城之“攻心戰”。
例二 營銷團隊或客戶節日禮品“上兵伐謀”之“攻心”。
十六 孫子“勢論”與韓子“盡人論”“道法自然”三者之大智慧相互參悟:
借勢與用人
《孫子兵法·勢篇》:“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例一,雍正用人,鄔思道引為高參,張廷玉置于中樞,李衛職司巡撫。
雍正借勢與用人,對今日政、商啟迪是:智者居側,賢者居尊,能者職事。
1、《韓子》皇帝領導力與營銷用人“下君盡已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與“擇人而任勢”可相互證引
例一,秦國之商鞅、李斯、鄭國渠等皆盡人之智力。
例二,各國“外籍院士”及企業引入外腦之楚材晉用,亦“盡人之智”。
2、《老子》“無為”之說與借勢
“無為”非無所事事,混吃等死。乃是“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亂也。”依順萬事萬物自然之理,如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例一,都江堰之“道法自然”。
例二 做人大熊之大營銷。
例三,營銷團隊設仁孝基金,乃發乎情,止乎禮之“無為”而自然,自有“潤物細無聲”之效。
十七 孫武利害觀與佛陀“如來論”之營銷哲學
1 兼雜利害,趨利避害
《孫子兵法·九變篇》“是故,智者之慮,必雜于利害。雜于利,而務可信也;雜于害,而患可解也。”(《孫子·九變篇》)
利害兼顧,理性周全,利、害相互轉機。
2 佛陀真諦“如來論”
“如來非王,如來非非王”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例一,營銷案例“將梳子賣給和尚”之是非對錯。
十八 營銷之終極真理:
真 假 空
主講人張誠篤老師簡介
推倒一世之智勇,開闊萬古之心胸
——張誠篤老師簡介
張誠篤,字歲寒,號關中逸民,獨立學人,國學布道者,被譽為“孫子張”。大學迄今三十七年黃卷青燈簞食瓢飲,精研國學與當代國人心理,含英咀華將民族文化原典思想精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渾然天成為國學古為今用之系列:孫韓做事、周孔做人、佛老養心、詩詞怡性。以此四課,奔走呼號,為中華文化布道做獅子吼演講,聽其演講振耳發聵,讀其著述余香滿口。
張先生專著:中國文史出版社《老子大智慧》,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孫子兵法究竟說什么》、《從孫子兵法到企業謀略》、《三國志人物精華》,新華出版社《孫子商法》,五洲傳播出版社《孫子兵法大智慧》,陜西教育出版社《寄言望子成龍的家長》,香港凱斯國際出版公司《孫子兵法當下解讀》。
張先生國學音像即光碟作品: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孫子商法》,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道德經應用智慧》、《孫子兵法商戰大智慧》、《大智勇——毛澤東詩詞欣賞》,國家行政學院音像出版社《老子大智慧》,北京東方影音公司《孫子兵法到底說什么》。
前賢經、史互參,張先生經、史、文、詩四維立體互參,自出機杼,多有新解。“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待出版專著系列:
《論語全本解析》,《孟子全本解析》,《大學全本解析》
《中庸全本解析》,《易經全本解析》,《道德經全本解析》,《劉邦從草根到皇帝成敗之道》。
張先生部分國學精品課:
一 孔子《論語》系列 二《老子》系列
三《孫子兵法》系列 四 孟軻《孟子》系列
五《莊子》系列 六《易經》系列
七 國學精華講析(兩日)
八 欣賞毛澤東詩詞,感悟毛澤東領導力(兩日)
九 劉邦從草根到皇帝成敗之道(兩日)
十 員工心態決定工作狀態(一日)
十一 韓非子帝王心術(一日)
張先生尖刻而又深刻之透析,新穎而又獨到之見地,言人所不能言,發人發不能發,如盲龜浮孔,堪稱思想盛宴,智慧心法。民族文化與人生實踐之哲人思辨,既有高屋見瓴哲理高度,又有刀刀見菜細節剖析,道、術互為表里。
附錄:《孫子兵法》背景資料
《孫子兵法》淺說
《孫子兵法》至少有兵學、哲學、詩學三大價值,對中華兵學文化及人類兵學思想都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孫武是獨步古今享譽中外的兵圣、哲學家、詩人。
第一節 孫子兵法的三大價值
《孫子兵法》的三大價值是兵學價值、哲學價值、詩學價值。
第一大價值:《孫子兵法》兵學的巨大價值
25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5000言,十三篇: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
這十三篇思想精華依次是:立體戰大思考之“五事七計”,菩薩心腸霹靂手段之“十二詭道”,謀定而后動之“廟算論”,因糧于敵之“速勝論”,至戰無戰之“伐謀論”,零傷亡少傷亡之“全勝論”,冷靜理性之“自保論”,宇宙在手萬化由心之“必勝論”,神妙莫測戰無不勝之“奇正論”,知己知彼知環境之“全知論”,九天而下銳不可擋之“造勢論”,我眾敵寡避實擊虛之“虛實論”,腐朽神奇干戈玉帛之“主動論”,鳳凰涅槃自我戰勝之“超越論”,迅雷烈風勢不可擋之“閃擊論”,嚴陣以待藏器于身之“備戰論”,心煩氣躁剛愎自用之“五危論”,火眼金睛洞悉敵情之“相敵術”,不受君命戰地自專之“戰道論”,死地死戰絕地反擊之“死地論”,防意如城眾志成城之“隱匿論”,戰地戰火戰將心火之“飲冰論”,……。
凡此種種,無不是兵學中的兵學,智慧中的智慧,無愧兵學圣經。
第二大價值:《孫子兵法》哲學的巨大價值
《孫子兵法》探求并總結了春秋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規律,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是兵學智慧與哲理思辨珠聯璧合的華章。
哲學是要回答終極問題的,《孫子兵法》回答戰爭終極問題的答案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也就是至戰無戰。
戰爭的規律是戰爭客觀存在的必然性的東西,就是《孫子兵法》的“戰道”,把握“戰道”也就是把握了戰爭規律,只要守“戰道”即戰爭規律,就可以“勝兵先勝而后求戰”,穩操勝券未戰先贏。
戰場內外態勢無非攻、守、進、退、戰、和六種態勢,我方應“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把握六種態勢下的戰爭主動權。
“戰道”是原則、是公理,但更強調守規律、守原則前題下,“將通于九變之術”,即“因敵變化而制勝”,也就是“權”——據敵情千變萬化而隨機應變;能如此,便是用兵如神。
用兵如神的實質就是毛澤東講的,馬列主義活的靈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就是戰場上活人打活仗。
“戰道”與“權”,就是規律性與靈活性的辨證關系,就是通經達變。
從中國思想史看,儒學是主流思想;但主流的儒學思想有缺憾,如孔子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人為地將義、利對立。《孫子兵法》講“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既客觀理性,又義、利統一,能補儒學此缺憾。
《孫子兵法》誠如哲學家馮友蘭所言:“是古代一部優秀兵書,也是一部出色的哲學著作。”
第三大價值:《孫子兵法》詩學的巨大價值
《孫子兵法》與《老子》一樣,都是偉大的哲理詩,不但有詩意哲學,也有詩的節奏韻律,是陽剛壯美的鏗鏘詩篇。
一、《孫子兵法》詩句枚舉
《孫子兵法·九地篇》“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孫子兵法·勢篇》“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也;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也。……。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此皆詩句也,其雄奇壯美之審美意像,神似毛潤之詩詞之如江河之奔涌,如天地之蒼茫,如日月之光明,如五彩之斑斕,如宇宙之無窮。
二、詩人孫長卿,詩人毛潤之
1、詩人毛潤之人所共知,詩人孫長卿則鮮有人知,孫、毛懸隔二十四個世紀,毛澤東詩詞與《孫子兵法》頗有淵源。
2、毛潤之詩句與《孫子兵法》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窮寇”語出《孫子兵法·軍爭篇》“窮寇勿迫”。
“天兵怒氣沖霄漢,萬木霜天紅爛漫。”
句中“怒氣”之“怒”意即《孫子兵法·計篇》之“怒而撓之”。
第二節《孫子兵法》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孫子兵法》影響中華古今兩千余年,又馳譽世界,是中華民族及人類兵學文化遺產的重要寶典。
中國歷史上,曹操是首個注解《孫子兵法》,并用于軍事實踐而戰果輝煌的兵學泰斗。
唐太宗李世民盛贊:“觀諸兵書,無出孫武。”視為兵學之最。
宋神宗時,將《孫子兵法》與《吳子》、《尉繚子》、《六韜》、《三略》、《司馬法》、《唐太宗李公問對》列為“武經七書”,《孫子兵法》為武經之首。
明、清武舉考試,《孫子兵法》為最重要科目。
孫中山說:“二千多年的兵書……,那十三篇,便成立中國的軍事哲學。”
毛澤東贊孫武為“大軍事家”,說:“‘知彼知己,’仍是科學的真理。”1949年5月1日,回答柳亞子:“打仗沒什么妙計,如果有妙計的話,那就是‘知彼知己’,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
劉伯承元帥是“論兵新孫武”、“無產階級的孫武”。
《孫子兵法》不但影響古今中國兩千多年,且聲名遠播海外,馳譽世界。
日本留學生吉備真備,唐開元23年,公元735年,將《孫子兵法》帶回日本,即被皇室奉為寶典。日本戰國時名將武田信玄(1521-1573)帥旗繡有“風林山火”,奉“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孫子兵法》精髓為金科玉律,被譽為“日本孫子”。
二戰后,日本人將《孫子兵法》智慧引入經濟領域,以大橋武夫為代表的“兵法經營學派”,風靡一時。
拿破侖被流放時,讀到《孫子兵法》嘆息說:“早讀到就不會失敗”。
德皇威廉二世,在德國一戰敗后,讀到《孫子兵法》“主不可以怒而興軍”坦言悔不早讀,悔之晚矣。
美蘇冷戰時,美對付前蘇聯“孫子核威懾戰略”,兩次伊戰是否遵守《孫子兵法》關乎成敗,是《孫子兵法》盡在眼前的“殷鑒”當下版。
《孫子兵法》影響中外,巨大而深遠,在當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諸多領域,尚有開悟大智慧,啟迪新思想的現實意義。
偉大的兵圣、哲學家、詩人
《孫子兵法》又叫《孫武兵法》、《十三篇》、《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
《孫子兵法》作者,孫武,字長卿,春秋末齊國人。其故里因有爭議,大體可說是今山東惠民或廣饒人。生活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大體與孔子、老子為同時代人,與孔子、老子并為我們民族幾何公理一樣偉大的思想家。孫武祖先陳完,陳國人,因在齊國立下戰功,賜姓孫。
孫武公元前515年由齊國避亂奔吳國,元前512年被伍員推薦給吳王闔閭,向吳王獻上《孫子兵法》初稿,被吳王隆重拜將,于元前506年與伍員等率兵攻打楚國,首次將《孫子兵法》用于戰爭實踐,大敗楚國。
當時吳國西敗楚國,北威齊晉,南服百越,孫武戰功赫赫,是吳國中興名將。
吳王闔閭去世,吳王夫差為父報仇,大敗越王勾踐后,驕狂自大,窮兵黷武,與《孫子兵法》“主不可以怒興軍”相背,孫武意識到吳王夫差“君道”不明,便踐行《孫子兵法》“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而激流勇退,飄然遠遁,邊優游歲月,邊修改《孫子兵法》,終老于吳地的青山秀水中
課程標簽:國學心理,國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