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2 更新 492次瀏覽
第一單元:知識歸納
如前所述,講授IT知識不是我這門課的重點,但畢竟IT不可能不涉及到技術,所以這部分筆者考慮主要是基于自己作為企業架構與IT規劃咨詢師的經驗,通過分享筆者從業二十多年來項目經驗中一些典型的信息技術應用場景,和學員回顧企業信息化發展歷程,揭示企業信息化的發展規律以及組織對IT部門定位和職能要求的變遷,引導學員分享各自工作場景的常用IT技術構成,分析在工作中普遍感覺最大的知識難點,厘清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信息技術對當前工作的挑戰和壓力。
第二單元:心態提升
以行動學習的方式,講師引導學員回顧當初投身IT專業的夢想和初心,分享從學校和工作以來自己的心路歷程和當下真實的內心感受,分別從意識、思維、格局三個層面檢討自己當前的想法和當初夢想的差距,組織學員探討以下問題:
l意識層面:為什么要從事IT職業?
l思維層面:怎么做才能培養解決問題的好思維?
l格局層面:做什么才能找到自我驅使職業生涯成長的價值觀和使命感?
讓每位學員根據自己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找到消極心態和不良情緒的原因,講師根據學員的分享情況給出針對性的分析和建議,并組織同學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第三單元:技能提升
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針對IT人員普遍存在的一些軟技能方面的薄弱環節,我打算以沙盤演練的方式組織學員自己建構出提升能力的方法,并結合筆者自身建構的方法論做出歸納總結和催化共識。
ü需求理解能力:結合企業信息化不同的需求場景,分析這些常見的問題,業務和IT對需求理解的差異在哪里?有效需求溝通的問題出在哪里?如何能準確地理解用戶需求?如何有效地驗證和跟蹤需求?
ü方案表達能力:結合常見的各類方案文檔編寫和匯報場景,探討有效的解決方案包含什么必須的要素?解決方案合理的結構是怎樣?如何向用戶有效匯報方案?
ü架構設計能力:IT工作是需求進架構出,架構是能幫助IT人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常用的工具,通過分享筆者在工作中的架構設計的成果案例分享,與學員探討,為什么需要做架構設計?架構設計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好架構設計工作?
ü過程管理能力:以筆者的PMO和項目管理經驗場景分享,與學員探討有效制定計劃,估算工作量,控制成本和實現質量保證的有關措施和方法。
課程邏輯和過程
筆者構思這么過程,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筆者認識多年的好朋友、田俊國老師《上接戰略,下接績效:培訓就該這樣搞》一書的影響,打算采用書里所介紹的五星教學法來打造一門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精品課。
課程最好的評審者是學員,最佳的課程評審標準是學員身心參與的比例,從建構主義的觀點,學員要對課堂的內容參與思考、質疑和討論,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借助課堂建構了自己的認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檢驗了自己的理解,才能真正對課堂所建構的方法有所收獲,然后才能主動把學到的方法應用到自身能力的提升上,所以筆者考慮將以上課程內容,按下面按五星教學法的邏輯來進行過程設計:
第一步是聚焦問題,通過筆者自身項目經驗和業界見識作為導入場景,讓學員和自身的工作情景結合進行直觀的關聯和對比,引發學員對自身工作的深入思考和與老師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自己困惑和問題的積極性。
第二步是激活舊知,針對課程內容的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員回憶、聯系、描述原有經驗作為參與課堂討論的基礎,通過小組充分討論,鼓勵學員們互相啟發、深刻反思,過程中進行意義協商形成小組共識。
第三步是論證新知,講師點評的過程中引入新知,解釋新知的來龍去脈,分析新知與舊知不一樣的地方,組織討論并結合新舊知建構出新方法,并論證這些新方法是不是的確能有效識別和解決學員在實際工作情景中的問題。
第四步是應用新知,組織學員對新方法分組進行沙盤演練,小組研討嘗試用新辦法來解決第一步所提出的問題,每位學員發表自己的解決思路攝像,并最后達成小組共識的解決方案設想。
第五步是融會貫通,引導學員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用自己的語言談談應用新方法解決自身工作難題的思路和初步計劃。
課程標簽:領導力、領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