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6 更新 461次瀏覽
第一部分:角色認知
1.內訓師在企業里的五種角色
2.內訓師應承擔的職責及應起的作用
3.內訓師的素質要求及人格特質分析
4.內訓師的等級劃分及理解
本節關鍵詞——做正確的人
1.定位,學不學“市場化培訓師”:服務于業務,“從運營中來,到運營中去”,企業內部培訓師,不同于“市場化講師”,應該立足于企業價值觀,立足于企業運營實際,切實為學員提供可實際運用的知識、技能,并將企業文化、企業倡導的職業化精神的沿承貫穿于培訓之中。
2.培訓師意識—“做什么吆喝什么”:“在司空見慣的現實生活中見微知著,發現并挖掘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鍵接點;在個人穩健成長和企業永續經營領域中把握獨特的觀察視角,保持獨到的見解。”
3.原則—技巧靠不住:踏實、務實、實戰,內容為王,落地為根本
第二部分:透析“培訓”
1.培訓及科學培訓的概念
2.培訓、教育、學習的認知及其手法認知
本節關鍵詞——做正確的事
因為對“培訓”認知的誤區,有的企業在培訓管理的過程中,做了很多工作,也做得很努力,但是卻效果甚微,是因為沒有弄清楚以下問題:
1)培訓能做什么?培訓能解決哪些問題、不能解決哪些問題?
2)什么“培訓”以“誰”為主?
3)學員態度通過什么“培訓”影響、學員知識通過什么“培訓”普及、學員技能通過什么“培訓”提升?
第三部分:專業培訓技巧認知及訓練
1.常用培訓方法了解及選擇
1)演示應用
2)角色演練
3)巧用提問
4)小組討論的關鍵把握點
5)音像手法的使用技巧及禁忌
6)案例分析的技巧使用策略及禁忌
7)游戲互動法的應用
本節關鍵詞——正確地做事
方法用對了,事半功倍,方法用錯了,事倍功半。為達到什么目標而使用什么方法、如何使用這些方法?什么情況下不能使用什么方法?內訓師使用這些方法上應該規避“市場化培訓師”的哪些操作?
2.專業的演講技巧
1)內容部分:邏輯與“他語言”
2)語言與聲音:語言組織擴展能力練習/聲音的奧妙及練習
3)肢體語言:眼神/表情/站姿/手勢/移步的多維含義與巧用
本節關鍵詞——正確地說話
1)本來很簡單的事務,有時候講出來會讓聽者云山霧罩不知所云,本來很枯燥乏味的事務,有時候講出來會讓聽者興趣盎然欣然接受—關鍵在于你會不會說;
2)同樣一句話,不同的語氣、不同的音調、不同的節奏、不同的速度卻會給予聽眾不同的信息,把握不好,歧義就會產生—關鍵在于你用什么聲音去說
3)肢體是培訓師的第二語言,肢體與語言的配合如何把握?肢體動作通用嗎?什么情況下可以用肢體代替語言,并如何達到遠超越語言的效果?
3.授課中的演繹技巧(一)
1)授課現場呈現的四大關鍵任務
2)主題演繹前的準備:
a)外觀形象(形象自檢)
b)內調心情(克服恐懼)
c)場地管理、優化與培訓效果的關系
d)關鍵的課前30分鐘
e)靚麗開場的五步驟及禁忌
f)主題切入技巧
本節關鍵詞:準備好很重要,但永遠也準備不好
1)永遠不要相信自己已經沒問題:準備準備再準備、檢查檢查再檢查、練習練習再聯系
2)永遠不要懷疑自己沒有準備好:實戰造英雄,經驗來源于經歷
3)良好的開端是培訓授課成功的一半:你是誰?想給予學員什么?憑什么要聽你的?
4.授課中的演繹技巧(二)
1)課程演繹的時間布局
2)故事演繹的技巧
3)集中注意力的殺手锏:聲技、眼技、口技、身技、腦技
4)幾種不配合的特殊學員的處理
5)授課過程中異常情況處理
6)授課過程中解答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7)培訓師在授課中絕對不能觸及的禁忌
本節關鍵詞:用合適的方法做合適的事,達到最合適的效果。
1)順應學員興奮周期:什么時間講什么才能達到想要的結果?
2)正確方法控場:主導課堂氛圍,操之在我
5.課程收結的策略
本節關鍵詞:呼應與期望
1)要讓學員記住我的課,更要讓學員知道課后應該做什么
2)虎頭——豬肚——豹尾
第四部分:培訓課程的開發與設計
1)課程開發的原則及核心要素
2)培訓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與關鍵步驟
a)培訓需求的分析與確認
b)確認培訓的多維度目標
c)內容收集及邏輯排列
d)培訓方法的確定
e)教材編寫:教師手冊、演示文件、學員手冊、課堂散頁、明線暗線的結合、素材應用的模式
本節關鍵詞:培訓師思維
1)知識財產的沉淀與積累,原始素材的日常搜集與整理
2)不是僅僅為“培訓”而開發課程,好“教材”也不僅僅限于演示文件,適用為王。
3)好的培訓效果是“設計”出來的,開發課程就是做體系。
第五部分:培訓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1)場地選擇與管理
2)桌型的學問
3)培訓主持人
本節關鍵詞:全程把握
1)專業場地才能達到專業效果,不同的場地布置有不同的意義
2)不專業的場地要營造出專業效果,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創造最佳效果?
3)培訓組織者與培訓主持人會“添彩”也會“攪局”
第六部分:課程總結
課程標簽:員工培訓 | 職業心態 | 中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