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力心理疏導:癌友幫扶與臨終關懷
- 瀏覽量:721
- 來源:中華名師網
- 2018-03-12
通常一個健康的人,很少會想想死神將何時何地到來的問題,而對于臨終病人,死亡幾乎伸手可及。當軀體越來越不受自己支配,藥物和儀器已無能為力,生命的末日不可避免地來的時候,這是一段非常艱難的路,每個人的生命歷程只有一次,伴隨軀體的痛苦和心理的煎熬——憤怒、恐懼、絕望、抑郁,無可奈何……
2016年3月初的一天,病友互助群彈出這樣一條消息,“各位好友,家父于今日中午不治,感謝各位群友這些日子的陪伴。生活還要繼續,諸君同勉!”一串串的致哀、蠟燭符號隨之而來。發言者的父親是群里第65個,也是最后一個去世的癌癥患者。至此,這個QQ群的功能不復存在。群主李牧,兩年前已經去世,是群里的第一個逝者,死于直腸癌,時年43歲,為了病友之間能互相幫扶,共同抵抗病魔,死時并沒有將此群解散。(選自一個真實的故事)
李牧做為一個癌癥晚期患者,在想辦法延續自己生命的同時,還無私的幫助其他病友,是值得讓人尊敬一位逝者。感動之余,作為家屬如何學習臨終關懷的心理學技術,讓他們坦然面對死亡并往生極樂世界呢?
晚期病人都是經歷了放療、化療、手術效果不好的病人,心路歷程非常復雜,每個病人都會經歷的幾個階段:
1、憤怒。拒絕承認自己的病無藥可醫,總覺得不公平,為什么要死的是自己不是別人?總叨念“一直都是好好的,怎么會是這樣”?忍不住要發泄內心的怒火,對家人發脾氣,趕走醫生和護士,懷疑醫生是不是搞錯了。憤怒期會持續一個星期左右,在這段時間里,病人氣量很小,脾氣暴躁,看什么都不順眼,認為全世界的人都跟他過不去。
2、掙扎。當憤怒漸漸平息,求生的欲望讓內心不停地掙扎,眼巴巴地看著醫生,祈求親人,述說著“你們一定要想想辦法救我”,要求最好的治療方案、用最好的藥,無論怎樣都好,只要讓他活著,還會做很多之前沒做好的事情,這個階段從幾天到幾個月之間。
3、絕望。看見誰都不理睬。親人來看他時,會把背轉過去,醫生、護士問他,也不說話。再問他,會說“反正我都這樣了”。眼神帶著絕望,頭顱已自低埋,好像已經認命,但又不是那么心甘情愿的。
4、認死。徹底絕望后,一般是高燒不退,渾身疼痛,吞咽困難,這時便想快點結束生命,“醫生,你一針把我打死吧”、“你們有什么藥,讓我喝了一覺睡過去”,哪怕很開朗的病人也都會這樣說。最后,身體的磨難讓他精疲力竭,便趨于平靜,不可避免地獨自上路了。
基于這種復雜心理,如何讓臨終病人坦然面對?
根據臨終病人不同心理分析和不同的個體特征,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憤怒階段讓他發泄,抑郁時跟他聊天,求生欲很強時給他信心。有條件的還可讓精神心理科醫生或者心理專家參與臨終病人的心理呵護,對其不同階段的內心焦慮、抑郁,除精神類藥物外,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加強心理呵護,陪伴逝者上路,是對臨終者的最好慰藉。
臨終關懷心理疏導的具體方法:
1、情感支持。任何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方法都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沒有信任談不上什么溝通和疏導。要取得患者和其家人的信任,就必須要共情,要感同身受的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交流,給患者及家人以支持,以此他們相互支持,共同面對。
2、情感轉移。將患者對于自身的關注轉移到對家人情感的關注、對家人的付出上。同理,家人的情感可轉移到對患者的關注和價值感的營建上。通過溝通告訴患者和家人一個事實,患者的病是不能治愈的,離開只是時間問題,即使悲傷、憂愁也換不來患者健康的身體。最終目標就是通過他們對家人的情感促進他們積極地面對這最后的生活,珍惜這最后的時光。患者和家人都為對方考慮,就會表現出積極、樂觀、勇敢的狀態,必然會互相支持并將這最后的生活設計的不同和別有價值。
3、各種心理療法的綜合運用
在疏導的過程中,要考慮許多干預手段的綜合運用,如心理劇療法,可以幫助患者在心理上完成他們未了的心愿;催眠、音樂、繪畫等療法輔助醫療緩解患者的疼痛;認知療法幫助患者和家人改變對死亡觀的認識等。具體要因人而異,一切以患者和家人的利益為基礎。
對于臨終病人和他們的家人來說死亡是必須要面對的。作為一名心理工作者,唯有用我們的真誠和對生命的尊重,去陪伴他們度過這相伴的最后時光,愿逝者無憾的一路走好!
標簽:益西企業培訓 益西心理咨詢 朱廣力 癌友 心理關懷